身一拜,就聽申不害沉聲說道:“啟稟王上,臣舉薦一人。若是王上能以此人為使出使梁國,相信必能功成。”
眼見下方的御史大夫申不害如此篤定的模樣,秦王嬴駟一時之間倒也升起好奇之心。
“不知御史大夫要舉薦的是何人?”
御史大夫申不害聽見秦王嬴駟詢問,眼中忽然泛起了一絲精光,“啟稟王上,臣要舉薦的正是臣的門客。”
“魏國名士,張儀。”
……
“大王有令,傳魏國名士張儀入殿覲見。”
“大王有令,傳魏國名士張儀入殿覲見。”
…… 站在章臺殿下的臺階下方,聽著耳畔那一名名秦國郎衛的呼喊聲,作為御史大夫申不害門客的魏國名士張儀眉宇之間卻是盡顯自信的神情。 仔細地整理了一番昨日御史大夫府的侍者送到自己房間之中的服袍,又看了看上方那用篆字寫成的章臺殿三字,張儀一步步地踏上了前方的階梯。 一步、兩步、三步…… 許久之后,張儀越過了那層層階梯,踏入了那雄偉大殿,并最終站在了秦王嬴駟的面前。 望著上方王座之上充滿威嚴的秦王嬴駟,張儀躬身而拜,“魏人張儀,拜見秦王。” “先生請起。”一句話語之后,王座之上的秦王嬴駟看著眼前的張儀沉聲詢問道:“先生此番入秦,為名?抑或是為利?” “不瞞秦王,張儀此來卻是為名利而來,卻也為秦國而來。” 毫不猶豫地訴說出了自己對于名利的追求之后,張儀索性開始了一番闊論高談。 “世人都曉自烈王后,歷代秦王都有包攬四海之雄心,并吞八荒之氣魄。” “當今天下諸侯都知曉人才對于國家的重要性,但是能夠發布《求賢令》,能夠喊出不問出身,只看才能的只有秦王,只有秦國。” “張儀聽說秦國求賢從來都不拘泥于官爵之位,而張儀也自詡胸中有這份才能。故此西入函谷,以求名利。” 聽到眼前這位張儀毫不隱瞞自己對于名利的追求,王座之上的秦王嬴駟頓時覺得此人倒是頗為有趣,眉宇之間的笑意漸漸浮現。 “寡人聽聞先生跟隨鬼谷先生求學之時,曾有合縱高論;出山之后游歷天下之時,又有連橫妙語。” 話說到這里秦王嬴駟的話語卻是一頓,臉上那份笑容越發燦爛,“只是不知先生此番入秦,是為合縱而來,還是為連橫而來?” “又或者先生又有新的高見,要傳授寡人?” 當秦王嬴駟問出這一番話,張儀心中頓時就是一震,目光之中也是浮現了一絲不自然的神情。 他沒有想到自己之前種種,上方的秦王嬴駟竟然都是了然在胸,此刻的他只覺得自己好像是被完全看穿了一般。 不過張儀終究還是張儀,一番沉思之后他的內心漸漸冷靜了下來,眼神之中的那一抹不自然也很快消失不見。 抬起頭來直面眼前面帶笑容的秦王嬴駟,張儀將胸中要說的話語一一吐露了出來。 “啟稟秦王,張儀以為對于此時的秦國而言,無論是合縱還是連橫都已經顯得有些不合時宜。” 一道結論脫口而出之后,望著前方王座之上面色不變的秦王嬴駟,張儀開口繼續說道:“自烈王擊敗魏國之時算起,秦國成為天下之間的霸主已經整整過去了數十年的時間。” “在這數十年之中,秦國不僅沒有如同過去的霸主一般國勢衰微,反而越發蒸蒸日上。” “伴隨關中的秦渠和巴蜀的都江堰這兩大水利工程的建成,現在的秦國已然擁有了關中、巴蜀、漢中三個大糧倉,國勢之上更是有了一個飛躍。” “在張儀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