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魚直接給藥鋪供應藥材,李義文是不會同意的,也不能同意,李魚的莊子上還要養著一批工人,所以,這個李魚并沒有這么堅持,就按照市場上的最低價給的藥材。
李家的眾人都知道,李魚已經做得夠多了,所以對于這個李家并沒有堅持,藥材的成本卻是不低,要是找不到一個好的供應商,那就只能在看診上面來賺一些錢。
那就只有一些微薄的收入了,這藥鋪能夠這樣賺錢就是因為李魚的原因。
所以,李家的人對于李魚的態度還是比較懼怕的,畢竟李家能夠站穩在金陵,那就是人家李魚的功勞。
李家老大跟老二說就每年年底給李魚結算貨款的錢,但是李家二老卻是堅決的不同意,田氏直接跟兩人發了火,必須每個月都給李魚結算貨款的錢。
李義文不是很理解二老的的做法,但是李義武倒是無所謂,自己娘子那邊還有一份保障,結算下來一個月也有二三十兩銀錢的進賬,孩子們的束脩還有小花兒的日常花銷,都是張小蘭那邊的錢在開銷。
李義武兩口子,現在已經嘗到了甜頭,只要跟著李魚的思路走,那以后肯定是少不了自己一房的榮華富貴。
這話還是張小蘭跟李義武說的,張小蘭自從跟著李魚在一起做生意,整個人也跟著發生了變化,思維方式總是在考慮怎么賺錢。
怎么樣才能賺到更多的錢,才能把自己的小日子過好,把幾個孩子撫養長大以后,自己兩個老人就只是給兩個老人養老的問題了。
這個胭脂鋪子,也就夠了一家子的開銷問題了。
張小蘭知道,胭脂鋪子只要一直交給小姑子打理,那每個月也就是接近七八十兩的銀子。
說不定,以后還要往上加呢,那個時候也就有了一百兩左右。
每年也就是一千多兩銀子的進賬,在存些給孩子們,日子過得不會比大房差,再說了李義武還在金陵做官,每月也有二十兩的銀兩拿回家。
要說李魚到底對于李家的感情,那就是原主的養育之恩,為了報答他們,李魚已經籌劃了很多,自己始終是要出嫁嫁人的,幫不了他們許多,還要看他們自己的造化。
李魚是個鋪路的人,那這條路上李魚就不能陪跑了。
摸爬滾打就是他們自己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