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的郭豆兒在問自己,為什么大貓和金蛇在樹林里的時候,就一點事情都沒有呢?
雖然有此自問,但是郭豆兒并沒有解決的方案。
這時候的郭豆兒,雖然已經能自己站立,但身體的力量卻是大不如前。
很費力的拖著行李再次回到墻根底下后,郭豆兒想先理一理頭緒,之后再考慮接下來應該怎么辦的細節。
這時候的那大貓,就像是跟定了郭豆兒一樣,就連跟著郭豆兒走向墻根下的腳步頻率,都是那么的合拍和相似。
看著郭豆兒再一次的坐靠在墻根處,那大貓便也就跟著郭豆兒臥了下來。
此時的那大貓,雖然沒有臥在郭豆兒的身上,可臥著的位置卻距離郭豆兒很近。
經歷了這一場簡短而艱難的路程,此時即便是坐下來的郭豆兒,都虛弱的只想依靠著墻。
不過,隨性的看了一眼那大貓的郭豆兒,心里還是比較安慰的。
有了那大貓的陪伴,郭豆兒突然覺得自己并不孤單。
這幾年來,為了幫著哥哥郭子真解決各種糗事,即便看似紅紅火火的郭豆兒,內心里卻是十分的孤獨。
這種孤獨是沒有人可以代替的,這種孤獨是帶著些許逞強的,這種孤獨有時候甚至是郭豆兒故意而為之的。
為了不讓婆家人擔心,郭豆兒默默的承受了很多,為了不讓父母親惦記,郭豆兒總是默默的前行,可是這樣的決定,卻是苦了郭豆兒自己。
要說郭豆兒無怨無悔,其實也不能這么說。
有時候的郭豆兒,也是會跟哥哥說一些怨言的。
可是,一旦那種情緒隨風而去,該干什么還干什么的郭豆兒,依然還是堅強的獨自前行著。
正如此時,一個女孩子家家的郭豆兒,雖然是經歷了這許多,可當東方亮發來問候微信的時候,郭豆兒卻依舊還是報喜不報憂。
也許只有華夏民族的女子,才能真正的理解和了解這樣的郭豆兒。
在華夏民族里,像郭豆兒這樣忍辱負重的女子,雖然總是被一些人比作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可她們卻一直是最愛家和最想家甚至最戀家的女人。
在華夏民族里,像郭豆兒這樣夾在娘家和婆家之間的女人,其實比比皆是。
她們銘記著娘家父母的養育之恩,她們恪守著婆家愛人的再造之惠,而她們自己,有時候卻像是浮萍一般無著。
她們既是父母的女兒,她們又是兒女的父母,她們既是婆婆的媳婦,她們又是一個陌生或熟悉家庭的客人,一旦她們哪里做不好,她們就有可能一直是客。
不僅是娘家的客,而且是婆家的客。
為了改變自己的角色,她們不敢讓娘家委屈,她們也不敢讓婆家小瞧,哪怕一切并沒有她們想的那般不妙,可在她們的心目中,卻總是存在著這樣的危機感。
她們這樣的內心不安,又是沒有辦法跟親人描述的。
這樣的她們,只能默默的忍受或極力的改變。
即便是社會發展到今天,可人性的根本是很難變化的,雖然社會看似對她們越來越公平,可她們承受的壓力和挑戰也越來越大。
她們的角色越來越變得多元化,曾經只需要做好相夫教子的她們,現在還要在男性的世界里搶飯吃。
雖然搶不到飯吃也不一定就沒飯吃,可依附著別人的那種飯,即便是山珍海味,她們卻也覺得索然無味難以下咽。
不是她們在挑剔,而是她們怕挑剔。
這就是嫁人后的女人的部分難處,既沒有人可以述說,又必須要勇敢面對。
像郭豆兒這樣娘家出過大事的女人,有時候更是難以平衡大家心里的天平。
這桿天平不論是稍微偏向哪邊,隨之而來必須要她們面對的,便是各種的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