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的日子,也想到了那些和自己一道為大明復興而犧牲的戰友。這些人中,有他的故友、有他的同鄉、也有他的親人。
從宋應星家里出來的時候,李振新有些意興闌珊,老人家雖然心情沒受影響,但畢竟年齡在那里放著,就是再能活怕也沒多長時間了吧?一想到即將失去這樣一位摯愛師長,心里就有點不好受。話說回來,自己其實也五十多歲了,按這個時代的標準來說,已經是正經的老年人。時間過得好快,一晃眼來明末都二十多年了,這二十多年雖然波瀾壯闊,可還是有諸多遺憾,人生再怎么過都不會圓滿。
心情受影響的李振新沒有乘馬車直接回家,而是在衛兵的陪同下緩步走在官員居住區的街道上散步。散著散著,他就碰到了同樣在家里呆不住的吳貞毓。
“長生、你怎么也在院中散步?卸任后心情不好?”
“是有點不好,本來覺得這事早就想通了,可今天從禮堂出來回到家中后,越呆越覺得氣悶,吾現在就成了閑人一枚,以后還真不知道能干點什么。”
“你這叫退休綜合癥,一時半會適應不了這很正常,等過段時間出去巡閱、看看咱大明的大好河山,心情就會變好的。你也不要著急,我過幾年也會陪著你來打發這退休生活。”平常人退休心里都會有巨大的落差,何況是吳貞毓這種級別的人。從年齡上來說,他只有五十歲,并不算大齡官員,這時候退休有點太早了。但為了盡早的完成新老交替,必須這么干。大明這一代大佬們,走在臺前的時間有點太早,比如吳貞毓雖然只有五十歲,可從他當首輔算起,也有差不多小二十年一直是官場最頂端的存在。要是這些人不早退休,新一代怎么有機會站到臺前?
山河飄絮的時代,一代有擔當的年輕人過早的承擔起了責任,像吳貞毓、李定國、張同敞、鄭成功這些人那一個不是二十多歲的時候就將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抗在肩上,這在和平時代是根本不可能出現的。早擔擔子早卸任、這一代人也應該早些享受生活,只是從個人的角度來說,心里未必接受這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