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這東西很奇怪,當你想它過得快一點,卻無奈的度日如年,當你想它過得慢一點,卻總是一晃三秋過。
畢冉或許命中很適合生活在這塊土地,無論是二十一世紀的燕京,還是十七世紀名為順天府的京城。
平靜的生活,很愜意。
不知不覺,畢冉已經來到京城已經兩個多月了。
這兩個月里,畢冉每隔三天就隨曹寅入宮,陪康熙讀書,其余的時間時而和曹若蘭外出郊游,時而和曹寅到內城各個王公大臣的府上做客。
京城最上層的階級幾乎都知道了畢冉這一號人物,甚至處于深宮之中的太皇太后都知道這個如同石頭里面蹦出的畢冉。
做皇帝的伴讀,雖然無品無銜,但卻可以經常和皇帝相處,除了曹寅之外,畢冉此時在那些王公大臣的心里面就是現在皇帝面前炙手可熱的人物了。
其實一開始畢冉想不明白,為什么康熙會對自己那么感興趣,而在之后的陪讀過程中,畢冉終于搞清楚了原因。
康熙在二月份的時候,年幼的長子承詁因病殤折,之后一直悒悒不歡,對朝政有些倦怠,皇帝每天都要讀書學習,以保持優于普通人的知識量,但在皇子殤折之后對什么都興致乏然。
太皇太后和大臣們對此非常焦急,害怕皇帝會一直沉淪下去,用了很多方法都不能讓康熙走出陰霾,重新打起精神。
恰巧一次在晨讀的時候,在討論朝廷稅收所遇到瓶頸時,曹寅的無心插柳,讓康熙如同發現的新世界一般,頓時來了興趣,一番細問之下,也就這樣知道了畢冉這個人。
勵精圖治,是君王永遠的課題,康熙希望能和古代那些明君齊名,甚至是超越他們,畢冉的吹水,其實也包含了很多現代思想,也許在思想封閉的時代普通的被統治的階層會認為畢冉是歪門邪說,但作為統治者的康熙,他在畢冉看到了不一樣的東西。
皇恩浩蕩,落在一個來歷不明的人身上,有巴結,自然也會有排擠。
索額圖就是其中一位,這個已經位居保和殿大學士并兼任戶部尚書,還是當今皇后赫舍里的叔父,更是協助康熙除掉鰲拜的第一助力。面對這個來歷不明的畢冉,他是打心底看不慣,為此還時常在康熙面前數落畢冉的不是。
畢冉知道,這個索額圖不過就是看不慣自己貌似得寵的樣子,覺得自己無德無能,內心看不起而已。所以畢冉為了避免被說攀附權貴,所以很少和索額圖有交集。
用畢冉的話來說“人家都討厭你了,還往上湊,這不是犯賤嗎?”
不過話說回來,畢冉天天被曹寅帶著到處去和那些王公大臣打交道,一副左右逢源樣子,連自己的都覺得自己是在拼命的攀附權貴了。
兩個月的時間,畢冉學習了不少東西,學的最多的就規矩,各種各樣的規則,因為在京城生活,要遵守各種讓人摸不著腦袋的規矩。
因此畢冉那不算謹慎的性格,硬生生的被調教的開始謹慎了起來,因為總是害怕得罪人,而且畢冉也明白了,京城是大染缸,日子久了難免會被染上各種顏色。
臨近十月,京城的氣溫急速下降,城里人們都開始換上冬服,寧靜的日子過慣了,畢冉逐漸的忘了來京城之前的那副慘樣。
這天,畢冉在屋里靠著火爐拿著一本藍皮線裝的“資治通鑒”愁眉緊鎖的在讀著,可是這些古文對畢冉這樣的人來說,艱深晦澀,沒有注譯的情況下,畢冉只能隱隱約約的看懂那么一丟丟。
在皇宮陪讀的時候,康熙似乎也觀察到畢冉在歷史,古文學這一方面的匱乏,便賞賜了一套資治通鑒給畢冉,讓他好好研讀。
這可難壞了畢冉,但卻沒辦法。陪皇帝讀書,那些侍講的官員講的東西都是如天書一般,不跟著學習不行呀。
毛筆都不會用的畢冉,還被迫練習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