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兩人思維模式的不同了,李和要寫系統,其實首先想到的是要解釋“緣”,掌握對“緣”的釋義,才好掌握力量。
而藺文萱要解釋“劫”,則主要是掌握劇本世界的規則。
“你要寫系統文?”
藺文萱攪拌著咖啡問道,李和拋著小西紅柿吃著,說道“不寫,我總覺得系統這個東西,會限制我的發揮。”
“在冥思兩天之后。”
“我找到了一個更好的點子。”
藺文萱表示感興趣,因為李和寫書除了可讀性很高之外,其實一直都是有某些要表達的理念在里面的。
在《長歌行》表達的是對長生的思考。
在《我大明天下無敵》表達的是對時代的思考。
這一次……
“我想過了,這種聯合創作,最終反饋出來的設定,肯定是多方融合后的效果,所以,無論是對‘緣’還是對‘劫’做解釋,最終都不會完全按我們想要的表達出來。”
“所以。”
“我不解釋‘緣’,我要解釋……‘空’。”
說完,李和拿出了一支筆在稿紙上開始書寫,邊寫邊說道“你跟我說過佛家的基本原理在于緣起,性空。”
“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因緣匯聚而成。”
“一切事物的消散,都是緣滅而空。”
“在劇本中。”
“玄苦大師設立了劫,來平衡最少的緣和最多的緣,從而達到空的結果,但,空,就代表一切都消失了嗎?連其意識、意志,都消失了嗎?”
“不。”
“我認為沒有,至少,在整個世界都緣滅之前,在一切都成為空之前,先前的空,先前那些人的緣盡而死,并非真正的徹底的消亡……”
說著,一行行字開始出現在筆端。
書名《人皇是如何煉成的》
主角我(第一人稱)
背景歷史的發展有著其必然性,但其實,它本身就是從最古到未來所有人類所共同作出的那些選擇罷了。
人至少有一次可以對人類文明做一次選擇,在洗盡纖華之后,絕不后悔的一次選擇。
“我”死了。
在七劫輪回的幻想事件當中。
緣盡而空。
我本以為這該是真正的死亡,可是在無盡的沉淪后我猛的蘇醒,醒來的我,看到了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
這里有所有人,還活著的,死掉了的,還未出現的。
這里什么都沒有,只有一個個片段,從古到今,所有歷史,所有未來的片段。
我們什么都做不了,但我們……能看。
我們什么都改變不了,但我們可以做出選擇,我們可以將自己的“觀察”固化在某人身上。
這些觀察,既可以是祝福,亦可以是詛咒。
當超過一半的人,站在時間尺度上的所有具備人類概念的存在認可一個個體的時候……他將成為人皇。
這一次。
我站在光陰長河中看著正在進行的新春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