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快!!!”
“動起來,再快點,外面的世界冰層都上千尺厚了,一定要趕在冰層積厚之前將大棚建設完畢,未來三年的種植情況將決定我們是否能活過十八年。”
“快!再快點!!”
風雪當中,被任命為班長的陳富貴聲嘶力竭的吼著,這個高大魁梧的漢子更是身先士卒,怒吼著將一塊面積數百平方的大鐵板給拉起立直。
整個營地的建設。
不僅有著大量的機械設備,更有這樣赤著雙腳、上身的漢子們在揮灑汗水,通過系統兌換了力量的他們都有著不輸于機械的力量。
更有人化身為巨人,拖曳著大量垃圾走向物質分解爐。
建設的材料并不會憑空產生,系統里倒是能夠兌換,只是性價比不合適,而且就算有人愿意犧牲,換來的物資也會有限。
畢竟規則性的設定是根據總變動率來的。
可讀者能獲取的力量則跟他們所看的書有關,《緣高莫用》如今的變動率在11,實際上讀者能夠兌換的上限是11億緣。
不知道是不是底層邏輯的限制。
兌換同一物品,每一次兌換,都會讓價格翻倍……
11緣如果用來兌換力量還是挺多的,可如果換成大米,也就能換個幾百斤的樣子,差不多就要把額度刷爆了。
反而兌換“物質分解爐”、“3d打印工廠”這種東西最為劃算。
所以。
在制定了相關計劃之后,難民營這邊決定十天之內將整個西區的垃圾回收完畢,并趁著冰層變厚之前建立起上萬座鋼鐵大棚,囊括土地上萬公頃。
用以支持未來三年的糧食生產。
如果還要面對接下來的黑暗時代、腐朽時代等劫難時代的話,這點土地開墾還不夠,必須將整個貧民窟的土地都利用起來,甚至在海的那邊,在大陸上設置前進基地墾荒才行。
哪怕,那里的土地都在上千尺厚的冰層之下……
全民建設。
李和也是沒有袖手旁觀的,營地中畢竟只有百萬人,他對難民營外非常關心,另外七百萬難民當中肯定有相當一部分沒有來得及成為讀者。
三天時間畢竟太短,而他們接觸到的書籍遠少于下城區的市民。
“組織救援隊。”
“那些有能力在冰雪中生存的人不來營地,我不強求,但那些已經無法生存的人,必須來,不管他們以前做過什么,那是現實里發生的事情,算賬,我們回現實在算。”
“現在,是我要補償他們。”
“貧民窟出現的十五年間,他們失去了太多,但是,接下來,我們會有十八年,不論是什么劫難,我都會努力給他們一個相對平穩的環境。”
“這十八年,他們需要學習。”
“人口紅利,只有受過教育才能叫人口紅利,不然就是人口負擔,回到現實之后,我就算解放了罪惡之都,也不是發錢給他們吃大鍋飯的。”
“需要建設,需要生產。”
“曾經漫長的流浪生活讓他們已經失去了在文明社會生存的技能,現在,我要還給他們。”
“這十八年,不是磨難,是機遇。”
“是提升他們所有人素質的機遇。”
在李和定下基調之后,上千支救援隊開始開往四面八方,李和自己也是眾多救援隊中的一支,在漫漫冰雪當中,他開著雪地車,同秦小蠻一組開始搜尋。
論親和力,秦小蠻是拉滿的。
所以。
他帶著秦小蠻,而非是其他人。
路上,少女伸手接著雪花的畫面是唯美的,但是,少女的臉上并沒有那種見到雪的喜悅,只有深深的擔憂。
她與普通的女孩不一樣。
“師兄,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