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文萱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
在過去,我們理所當然的認為整個宇宙是基于“黑暗森林”的生存法則,在宇宙當中,大家都是帶著獵槍的獵人。
因此,也理所當然的認為,所謂的星辰大海,就是開拓、殖民、發展。
亦或者……戰爭。
文明間的友好交流,幾乎被遺忘,人們曾幾何時仰望星空,看到的就只剩下資源和空間了呢?我們對于外星文明的思考,曾幾何時……就只剩下了戰爭?
啊。
想起來,幾乎所有先行的科幻,都是西方人的創作,我們所有的理念,都是在西化后的基礎上所產生的認知。
我們幾乎忘了。
當年大明以“高級文明”的姿態完成全球航行和測繪的時候,我們看到一個又一個文明的時候,我們并沒有去掠奪,我們在幫助他們發展,同時完成交易。
我們不會因為貿易逆差,而去販賣鴉片。
我們不會因為要販賣鴉片的“貿易自由”,卻用堅船利炮轟開別人的國門。
我們沒有將土著屠殺干凈,然后設立感恩節,來“祭奠”那些亡靈。
我們讓他們朝貢,我們賜予他們身份,我們賜予他們文明,我們換取一些特產,然后給與了他們更多的財富。
我們固然在地理大發現和全球貿易上獲得的豐厚的利潤,但這利潤,與殖民屠殺相比,又顯得有些單薄。
我們有著自己的道德觀念,我們遵循著文明,而非野蠻。
但,這份我們自以為的正常,文明刻入血脈的“正常”,常常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我們發現,蠻夷終究是蠻夷。
刻入骨髓的自相殘殺和掠奪。
蠻夷固然能夠“入主中原”,搶奪文明的成果,可那之后,又能如何?
其興也浡焉其亡也忽焉。
文明與蠻夷的界限,從來不是“科技”,相反,科技越是發展,他們離最終的毀滅越是相近,他們骨子里刻的自相殘殺讓他們一刻都不得安寧。
即便是核武器帶來的威懾,依舊讓他們憋得發慌、發瘋。
當無法忍耐那殘殺的沖動之后,他們爆發出來的,將是一個大大的驚喜,他們終究會毀滅一切,然后重歸灰土。
一句話。
文明如果不能解決內生矛盾,永不可能展望星空!
更遑論與其他文明接觸,并開啟戰爭!
真正能夠在星際間探索發展的文明,必然是解決了內生矛盾,擁有極高社會全體覺悟的文明,這是真正的“文明”,即便彼此相遇,更多的也只是合作,一起去探索宇宙天地的至理。
或許。
不那么強大的時候,會遇到一個“大明”,會接受它的分封,然后從高級文明那里源源不斷的獲得知識,學習,進步……
此為——圣王宇宙理論。
李真熙的三觀受到的巨大的沖擊,她本來想問“你把外星人就想得這么好……”但,這話剛剛從心底升起,就被她否定了。
因為,這套圣王宇宙理論的核心是——無法解決內生矛盾的文明,永遠無法展望星空。
她該辯駁的是這個。
“你怎么證明,無法解決內生矛盾的文明,永遠無法展望星空?這根本不合適,即便是在第二次幻想降臨之前,我們就已經可以登月、探索火星,建立射電望遠鏡,向宇宙發送信號了。”
“在我們所探測的,發送的范圍內。”
“我們根本沒有收到其他文明的回答,我們如果不是唯一的文明,也如果不是發展最快的文明,那宇宙間的文明密度,必將極其稀廣,我們只要開拓宇宙即可。”
“不說你那套理論是否正確,實際上并不適用于我們。”
“即便是如今的情況。”
“即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