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劍,藏劍,也是忘劍。
行俠,執(zhí)義,卻也忘俠。
李和是明理悟道后剛要開始做,而阿偉卻是做了太多之后剛要開始想,不同的路,不同的道,卻也都是精才艷絕之輩。
“可惜沒酒,老霍,拿酒來。”
霍連山當即凌空攝取,丟了兩壇酒上擂臺,一人一壇,李和開封痛飲,笑道“有酒才好聽故事,請——”
阿偉喝著酒,沒有答話,只是開始浮現(xiàn)起了笑容。
酒很烈,他的臉色也有些漲紅。
酒入豪腸,如清泉入心田,麻木了的,干涸了的,無數(shù)年后的心田再發(fā)生機,那意氣叢生,劍氣自來……
那柄平平無奇的劍,沒有任何特殊的生鐵劍,發(fā)出了顫鳴。
顫鳴,躁動。
仿佛有什么要迫不及待的宣泄而出,那躍動的劍嘯之聲天地可聞,那劍意素然四方八維卷席而動,仿佛這天地,本就由劍意鑄成一般……
“少年佩劍未妥,出門便是江湖。”
“李和?!?
“我兒子交給我的這一劍,你要看好了?!?
擲碎酒壇,阿偉緩緩握住了劍柄,那一刻,天地化象,無數(shù)影像人事穿梭演化,給人一種置身于光陰長河中的感覺。
那一劍。
仿佛要從亙古而來,往終極為去。
那一劍。
是貫穿過去、現(xiàn)在、未來,人類所有俠義之劍。
那一劍。
看慣了滄海桑田。
那一劍。
厭倦了周而復始的行俠,終于開始思考,我為何要行俠,世間為何有不平之事,為何需要俠客,如何才能不再需要行俠。
善戰(zhàn)者無赫赫之功,善醫(yī)者無汲汲之名。
大醫(yī)治未病。
大俠行無義。
是故,道德經有言,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俠之大者,當……天下無俠。
此劍——天下無俠!!
當那一劍開始拔出劍鞘的時候,李和的眼中閃過的光影比世界演化的那些還要更加快速,他從阿偉撿起他兒子的木劍開始,到一切輪回的截止。
觀滄海于一瞬。
這劍,在出的那一瞬間,他就明白了,并深深為這一劍而欽佩,為阿偉的純粹而欽佩,也終于明白,為什么阿偉是那個與他爭道之人了。
精氣神的巔峰,并不一定是一種緊張的狀態(tài)。
快慢,其實并不重要。
后發(fā),也可以先至。
在阿偉出劍之后,李和才緩緩握上青萍劍的劍柄,雙手舉劍橫于目前,與其說是出劍,不如說是將劍交與人欣賞。
“我也有一劍?!?
“與你做而后悟相反,我是悟而后行,故須——知行合一。”
“請看。”
李和不疾不徐,但青萍劍在他手上忽然爆發(fā)出了璀璨至極的光芒,那一直平平無奇的人道圣劍,今日將告訴世人,它是何等的耀眼。
風起于青萍之末。
不急,不徐。
人們在這一刻,看到了光,那光從自己心口飛出,匯聚成金色的風飛舞于天地,環(huán)繞于劍之四野,那光看似緩慢,但卻又不遲不晚,從世界各地而來,通天徹地,至圣至賢。
于阿偉之前。
李和抽出了青萍劍,那神圣的風姿,讓人從心底就向往,那明亮的光輝,讓人如癡如醉,那世間在這一刻,仿佛,只剩下了他。
劍上光輝,接天連地,合眾生之念。
那一刻。
人們看到了圣人,真正的圣人……
“我入圣了?!?
李和緩緩睜開眼睛,眼中是無窮的智慧,不為一切外物外事所蒙蔽迷惑,能決斷古往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