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幻想累積帶來的劫難,在遠古時期,人類其實早已知曉了幻想積累會出現劫難。
所以,自羲皇一畫開天。
人類就在追求天人合一,追求文明覺悟。
《列子·黃帝篇》記載晝寢,而夢游于華胥之國。
華胥氏之國,在弇州之西,臺州之北,不之斯(離)齊國幾千萬里。蓋非舟車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
其國無帥長,自然而已。其民無嗜欲,自然而已。不知樂生,不知惡死,故無夭殤。不知親己,不知疏物,故無所愛惜。不知背逆,不知向順,故無利害。都無所愛惜,都無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熱,斫撻無傷痛,指摘無痛癢。乘空入履實,寢虛若處林。云霧不礙其視,雷霆不亂其聽,美惡不滑其心,山谷不躓其步,神行而已。
……
托夢言古,上古之民其實已經開始嘗試覺悟了,華胥之國,便是覺悟者的國度,亦或者說……天界。
修行一事,從來都是性命雙修。
覺悟之人已登天界,守御幻想,以建木為質,溝通天地,實則,那時的人類,古老炎帝國的人類,其實已經掌控了幻想。
但……
冰河時代來了,極端的寒冷摧毀了一切,殘存的國民經過艱難跋涉來到世界屋脊,來到祖庭,來覲見炎帝,告訴這位帝王,人類……要滅亡了。
幻想與文明是雙生子。
修行從來都是性命雙修,上古之民找到了覺悟之路,這修的是性,所以他們能夠掌控幻想,但,區區一場冰河世紀,就足以毀滅人類。
因為,文明,科技,是命……
那一天。
最后的炎帝凝望著蒼穹,他依稀記得先祖是如何仰望天空的,在過去的四萬年里,人類已經掌握了天時歷法,耕種桑蠶皆有規律,只要契合自然,就可以老有所依幼有所養,就可以在這片土地上永遠的生活下去,然而,這還不夠嗎?
那一刻。
炎帝終于明悟,天人合一,本質上,天與人,要在一個等級才行,人在天地之中,依天地規律而生長死亡,這是正確的,但那之前,人類要能夠超脫天地才行……
只有超脫了天地,不受天地生滅而生滅,才能夠與天地并立,才能夠談天人合一。
所以。
這場冰河時代的來臨,是上天在告訴他們……你們,走偏了。
“錯了么……”
炎帝呢喃著,看著匍匐于地的子民們,他毅然轉身,以心血為引,激活了建木,打開了天地的橋梁,讓幻想降臨于世間……
于是。
承擔著文明“命”的發展使命,黃帝帶領人族擊破了幻想,重新回歸了現實,一切從廢墟中重新開始……
實際上。
人類歷史一直走到明朝,在補足最后一塊拼圖后,其實就可以真正覺悟了,科技已經萌芽,參天大樹即將長成,“命”已筑基。
而心學也補上了最后一塊版圖,原本難度極高的修“性”之法,也有了普適的法門。
假以時日,文明必然全面覺悟。
連第二次幻想降臨都無需面對,或者說,即便爆發第二次幻想降臨,也可以輕松應對……
然而。
歷史周期律的牢籠,遠比他們想象的要堅固,通往文明覺悟的道路,荊棘劫難遠比想象的更多,資本的萌芽,文明的內生矛盾,再一次的小冰河,各種天災不斷,士紳商人們瘋了似的培養異族不惜一切代價要顛覆大明皇權……
明明每到關鍵時刻,必有圣人出世。
可終大明一朝,到底還是少了半個圣人。
敗天半子。
可無論如何,文明與幻想的種種,始終是人類曾經贏過一次,也正因為贏了這一次,人類文明其實已經走到了覺醒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