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出現(xiàn),將日影的外端全部連成了一條弧線,一條很熟悉,但暫時想不起來的弧線。
但也恰恰是這時,又以冬至的日影長度略多一分為半徑,畫了一個圓,將所有內(nèi)容包攬了起來。
任俠指著那個冬至日多出一分的留白說道:
“冬至之時,天地陰氣最盛,但卻是一陽來復(fù),陰氣由盛轉(zhuǎn)衰的開始,所以,會余出一絲陽氣,這沒有日影的空白,就代表陽,而日影……代表陰。”
“夏至這天,日影幾乎沒有,為至陽之時。”
“陽為主,故而陽由中心而出,陰生于末端,所以,從夏至日開始,代表陰氣的日影要從圓邊上開始算,而不是從圓心出發(fā)。”
“如此,從夏至到冬至……”
任俠說著,世界再次開始發(fā)生變化,隨著日升月落,日影不斷在大地上銘刻下來,最終于冬至日的時候,尚未給日影連線,人們就已經(jīng)明白了。
無數(shù)人驚呼:“太極!!”
沒錯,在那圓圈之內(nèi),日影長度的連線,經(jīng)過一個周天之后,恰好是——太極!!
只是此時的太極,還沒有兩個陰陽魚眼。
但不論如何,這個圖案就是太極,就是代表陰陽的太極圖,原來,太極圖不是憑空出現(xiàn)的,是根據(jù)日影觀測得來的!
這是何等的震撼,但終究有人覺得是巧合。
可它是巧合嗎?
任俠沒有去解釋,他只是一揮手,世界再度變成了黑夜,在那明亮的星空,在星辰的東升西落之下,無數(shù)人頭一次認識到了何為二十八星宿。
在那恒古不變的星圖上,古人在星空旋轉(zhuǎn)的規(guī)律之下,找到了二十八個刻度,用于辨別時間。
二十八星宿,便是星空的二十八個刻度。
“古人說天圓地方,現(xiàn)在許多學(xué)者都解釋為蓋天說,卻從不提渾天說,蓋天說是什么,是一個鍋蓋蓋在大地上,這的確是最早的宇宙觀。”
“但在萬年以前,古人就認識到這不完整了。”
“不論事物有陰陽也罷,還是星辰的隱沒也罷,都不能解釋天空是一個鍋蓋,在長久的對于星空的仰望之后,古人早已明白,宇宙是立體的,所以有了渾天說,在他們的宇宙觀里,宇宙是一個大的雞蛋,日月星辰都在蛋殼之上。”
“蛋殼在旋轉(zhuǎn),所以日月星辰在旋轉(zhuǎn)。”
“覺得這是地心說,是不是?”
“應(yīng)該是地球在自轉(zhuǎn)和公轉(zhuǎn),對不對?但,地球的一切自轉(zhuǎn)和公轉(zhuǎn),是選擇太陽為參考系,認定太陽是靜止的,倘若我們認定地球是徑直的呢?”
“差別,不過是參考系的不同罷了。”
“當然,我們觀測到的宇宙當中,恒星、行星位置是有差別的,當然不在‘蛋殼’之上,這點古人也意識到了,所以就有了宣夜說。”
“古人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由氣依托而存。”
“日月星辰,也由氣依托,萬物之間,氣是互相流動影響的。”
“很熟悉對吧?”
“沒錯,萬有引力就是如此。”
“當然,我不是給古人表功,這里也按下不表,只當是巧合好了,總之,蓋天說、渾天說、宣夜說,三者結(jié)合,才是古人的宇宙觀。”
“有多古老呢?至少……到伏羲時期,已經(jīng)形成。”
任俠說話間,世界又變了,這一次,人們看到了上古時期河洛之間的人類部落,看到了他們的生產(chǎn)、漁獵……
還有,觀星。
任俠雖然沒有說,但人們觀看間,已經(jīng)知道了這次的主角,那個有著一雙無比智慧眼睛的男人,就是伏羲。
無數(shù)個日夜過去。
終于,在有一天,洪水來臨,艱難的帶領(lǐng)部族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