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化之事,做的其實是秦始皇,真正自己著手去一項項開創性的改革的時候,去推行的時候,才知曉秦始皇有多么厲害。
才明白一個帝國可以如此堅定的推行皇帝的意志,這個皇帝是多么的可怕。
即便是做到最后。
李和也不覺得自己有到達秦始皇那個高度,也不覺得自己超越了成吉思汗,他只是比他們更晚一些,能夠學習更多的東西而已,實際上,他依舊在各自的領域上比不上這些古人。
至于他成功了……
李和搖頭,他并不覺得自己成功了,他只知曉原來那口氣斷了有多可怕,原來自明末開始,他們就一直在毀滅的邊緣徘徊了。
能夠堅持下來,能夠一次又一次頑強的迸發活力。
那都是老祖宗留下的遺產。
如今,已經沒有多少遺產可以揮霍了。
當初朱元璋能夠再造華夏,那是因為元朝并沒有在文明上進行破壞,只要重新構建制度,讓人民安居樂業,幾十年也就恢復元氣了。
可明亡之后不一樣。
兩百多年,整整兩百多年的摧殘,脊梁被打斷半截,心氣如同風中殘燭,雖然再一次的由太祖再造華夏,但沒有“遠邁漢唐”的盛世,那口氣是回不來的。
他們需要一個明成祖,需要再一次的鄭和下西洋,需要再一次的編纂永樂大典。
但,沒有。
直到幻想時代都沒有,回歸之后也沒有,如今雖然比之前任何一個時代都要繁華,但實際上卻任何一個時代都要危險。
當年雖然是不得已,但在有心人的推動下,已經假戲真做了。
他們快要忘掉自己的根了。
凡是自己的,都被打上了封建迷信的標簽,那股“我為文明,諸邦皆蠻夷”的心氣又沒續上來,表面上看,他們打神國打得如火如荼。
實際上局勢已經危若累卵了。
他們……其實受不了失敗。
李和手中拿著青萍劍,他在這些年的征戰中都沒有拿過劍,但塵埃落定后,他拿了回來,青萍劍帶來的那些信息,他也早已知曉了。
任俠與神王決戰,輸了……
雖然任俠的戰略目的達到了,但輸了就是輸了,經過這一場之后,人類其實不太輸得起了。
正如他在烏托邦當中所面臨的。
他可以輸,但他只要還有心氣,就一定能夠東山再起,可天庭和人間這一樣,烏托邦的這個世界,其實都被消磨的沒有心氣了,他們不能輸。
天庭輸一次,就徹底崩了。
事實上就是如此。
他攻進天庭一次,就打到了凌霄寶殿,天庭再也沒有能力抵抗,這與當初明末的局勢何其相似?遼東防線可以拖滿清幾十年,但一朝攻破京都,就徹底敗亡了。
他們也是如此。
別看他們一切占優,但當神王當著全天下的面殺死周瑞的時候,那口氣就會被徹底打斷,從此世人全部成為神王的奴仆……
并非是說神王殺掉周瑞,就沒有人反抗神王了,但那只是個體,不代表整體,就整體而言會出現一個怪圈。
你不打敗神王,人們不會信你。
人們不信你,你就無法打敗神王。
那個時候再想取勝,就千難萬難了,至于想要文明覺悟,那更是別想,文明覺悟是一條崎嶇而陡峭的險道,必須有百折不饒的堅韌意志,有夸父逐日的豪情魄力,才能夠一步步向前邁進。
那不是一個人的事,是全人類的事。
而當人們都失去了心氣,連進取都不敢的時候,如何能覺悟?
倒不如說。
打敗神王還有機會,可等到那個時候再打敗神王,人類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