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這就該是自由的最優(yōu)解,而在天下為公的制度中遵循這份自由,所以新的制度是包容強者的。
每個人都能夠在天下為公的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所有人都遵循“還安悟得”。
敖東海讓李和對至尊會進行有限追究,讓他按照法律來,不要因為他們鉆了法律的空子,他就來行俠仗義,非要追究到底。
這點不是敖東海的顧慮。
而是李和還有文明裁判所一直以來都是這么做的,事實就是事實,不是說你做的干凈,沒有證據(jù),就可以逍遙法外的。
李和上起頭來,敖東海也怕,很麻煩。
但經(jīng)歷過烏托邦的事情之后,敖東海認為李和更成熟了,應(yīng)該會接受他的條件,他也是仔細研究過文明覺悟的內(nèi)容的。
在“去級取層,廣修菩提,還安悟得”的心法之下。
這一關(guān)是過不去的。
或者說,很難過去,他們得問自己的心,然后去發(fā)宏愿,以前欠下的債,在這里都是要還的,沒有還清債,或者不愿意還,下場會很糟糕。
怎么說呢。
在至尊會的核心成員里面,基本上都是超凡以上的,要不也是凡人巔峰,到了這個級別,立下了問心的誓言,還出爾反爾的。
心魔什么的就不說了,那至少一輩子都別想更進一步了。
甚至還會跌境。
這沒有什么玄乎的,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有兩點,其一,文明覺悟本來就是真理,文字是有力量的,這十二字心法,某種程度上就是大道的一種顯現(xiàn)。
如果你不接受這套理論還好,你既然接受了,有加入了天下為公的社會。
那么你發(fā)菩提心的時候,就必然是受到人道監(jiān)測的。
你如果想騙人,這個宏愿就不會成立,就代表你撒謊,普通人可能沒事,他們沒有力量,人道的懲罰沒那么清晰,頂多就是未來運氣不好,做什么什么不順。
那些有力量的,感受就會非常清晰。
在他們面前的瓶頸將會成為終身都無法跨越的鴻溝,對力量的掌控越來越渾噩,甚至?xí)霈F(xiàn)力量的失控這些現(xiàn)象。
這是人道的懲罰反饋。
其二。
遵循天下為公制度的人越多,形成的勢也就越強,這是一種涉及本心的認可,當認可的人足夠多的時候,人類的觀察者權(quán)限就生效了。
這十二個字是心法,更是公約,是觀察者權(quán)限下生成的奇跡。
這是一個成長型的奇跡。
這個奇跡發(fā)展到最后,會標志人類完成文明覺悟,具現(xiàn)化為天道,如今只是剛剛開始,可它依舊擁有非凡的力量。
敖東海知曉這些。
所以他認為李和完全可以接納至尊會,他們自己欠的債以后自己會還,李和沒有必要搞得雙方都下不來臺。
所幸,李和如今沒有那么沖動了。
他答應(yīng)了敖東海的條件,但卻不同意給敖觀免死金牌,因為那是特權(quán)了,特權(quán)是什么,不是高人一等的權(quán)力,而是超出自身范疇或踐踏規(guī)則的權(quán)力。
更高的階層有更高的權(quán)益,但他們承擔更多的義務(wù)。
權(quán)益與義務(wù)對等,那就不叫特權(quán)。
權(quán)益與義務(wù)不對等,那才叫做特權(quán)。
免死金牌這種東西不是說什么階層能有的權(quán)益了,而是它本身就踐踏了規(guī)則,就不是天下為公的社會里能夠存在的,所以李和毫不猶豫的駁斥了。
敖東海也沒有多堅持。
他雖然擔憂敖觀以后會犯錯無法收拾,但也明白這樣才是為兒子好,慈母多敗兒,自己兒子那個性格,真要有了免死金牌估計才要壞事。
真以為免死就死勁作死,那就要重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