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內侯,平步青云。十二歲時,小姨媽生下皇長子劉據,封為皇后。霍去病算是長安城含著金湯匙長大的外戚二代。
這種家庭條件對他的性格養成來說,有好有壞!
這大概也是他為何和他舅舅衛青性格和用兵所差甚大的原因之一。
其次,霍去病算是個頂配二代!
大姨夫九卿太仆公孫賀。小姨夫劉徹。舅舅大將軍衛青。弟弟霍光。
其三他是皇帝高足。
皇帝很欣賞這個外甥,當他是半個兒。
因為跟謹言慎行,刻意跟自己保持距離的衛青相比。霍去病這種直爽、一根筋的性格顯然更容易為我所用。
有人說他似乎天生就是軍事奇才,出道即巔峰的典型!
霍去病生于公元前140年,說來頗有機緣,這一年漢武帝剛繼位改元。自高祖皇帝以來,漢朝對匈奴一直是隱忍克制。
漢朝經歷文景之治,到武帝時,國力已經大為增強,年輕氣盛的漢武帝決意迎擊匈奴。武帝需要一場勝利來鼓舞軍心,破除人們長期以來對匈奴的畏懼心理。
公元前133年,漢朝出動三十萬大軍埋伏匈奴,想要弄個大新聞,然而卻因事情泄露,無功而返。而衛青的出現,使漢朝有了可以抗衡匈奴的將領。他用兵持重,頗得武帝信賴。
元朔六年,衛青率領六路大軍兩次從定襄攻擊匈奴。
十八歲的霍去病第一次隨軍出征。
衛青給了霍去病八百精兵。
霍去病僅憑這八百人長驅直入,斬首2028級,還俘獲了匈奴的貴族,可謂戰功赫赫。
長安城中,鮮衣怒馬的少年霍去病不只是皇親,還是個軍事天才!
漢武帝的眼前一亮,衛青霍去病,一正一奇,大事有望!
元狩二年春,漢朝發動了河西之戰,以達到斬斷匈奴右臂的目的,霍去病將萬余騎出隴西,此次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擊垮休屠王、渾邪王部。經過五個王國,霍去病的策略很得當,只要畏服,漢軍就不攻擊,避免了有生力量的損失。
六日之間,經過焉支山轉戰千里,斬殺折蘭王、盧侯王,俘獲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斬首8960,收休屠祭天金人。
同年夏,霍去病又從北地郡出發,抵達祁連山,殲滅敵人三萬兩百,俘獲五王,王母、單于闕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國、將軍、當戶、都尉六十三人。
對局勢的準確判斷和過人的膽識。匈奴單于對休屠王和渾邪王的戰敗十分惱怒,二王擔心被誅殺,決定向漢朝請和(投降)。
漢武帝擔心有詐,命霍去病帶兵迎接。匈奴軍心不穩,擔心被前來的漢軍誅殺,紛紛逃亡。
眼見此,霍去病當機立斷,馳入軍中,與渾邪王相見,弄明白了是匈奴士兵不受指揮,懼怕被殺逃亡,渾邪王是真心歸降的,于是斬殺八千人后,穩定住了局勢。
元狩四年,漢武帝發動了更大規模的漠北之戰,目標很明顯,把匈奴打爛、打殘,使之徹底解決匈奴邊患。
霍去病率軍從代郡出發,進軍兩千多里,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70443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
在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在姑衍山舉行了祭地禪禮,爾后一路倉皇北顧,追亡逐北,飲馬瀚海。
衛青從定襄出發,斬首19000級,相比霍去病的功績,則要遜色不少。
經此一戰,匈奴在漠南再無立足之地,匈奴單于逃到漠北,所謂“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戰后,霍去病被封為大司馬,和衛青一起成為漢帝國雙壁。
霍去病抱負遠大,漢武帝為他修建宅第的時候,他以那句后來十分著名的“匈奴不滅,無以家為也”拒絕了。
兩年后,年僅24歲的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