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爺的一眾將士,干脆嫌棄東都無趣應謝明城的邀請直奔南疆。
說來也好笑,所謂無心插柳柳成蔭——南方多柔情似水的姑娘,不過十三四歲的少年郎雖然不似旁的貴族公子一般是走馬章臺、尋花問柳之人,偏他十五歲離開南疆直奔北域而去之際,還是傳聞不知多少女兒家傷碎了心。
他在北域倒沒翻出什么浪花,據北域共十八州的州牧所言,他不過是游山玩水、寄情風景罷了。
來年回京,舉穎京城的高門大戶自小跟隨墨一逍的一眾公子哥兒們夾道歡迎,聽說愣是纏著這位游遍山河的小王爺講了三天的奇事奇聞,好酒好菜伺候著。
當年秋日科考,這位小王爺更是瀟瀟灑灑輕輕松松拿了個進科狀元,舉國震驚。最后卻是將那狀元捧花隨手一扔,至今不曾選擇入仕。
來去如風,是個絕對精彩的人物。
惹得穎京這樣多少爺小姐們艷羨的,也無非是這個名為墨一逍的風流才子逍遙快意的人生和從容自在的自由。
墨一逍,對于他們,是自由肆意的傳說,所以他們心甘情愿地崇拜愛戴他。
然而——沐河清是知道他的結局的。
那是一種堪稱侮辱的結局——如此恣意隨性瀟灑乘風的男子,不過因為他的才氣縱橫、驚才絕艷,不過因為他是墨家人,便免不了淪為帝王家制衡天下的犧牲品。
像沐家一樣,像她一樣。
長明八十八年春,熹元帝駕崩,景元帝登基為帝。
東都沿海倭寇猖獗,墨戰奉景元帝圣旨率墨家軍赴前線抗戰,不出半年,一向所向披靡的墨家軍、一向驍勇善戰的墨王爺,竟然慘死倭寇手中,千里加急傳回長明的軍報卻說倭寇依舊猖獗,還要派軍赴前線剿匪。
少年英勇的墨一逍只來得及草草將墨戰的尸首下葬,墨戰頭七尚未過,墨府上下尚還闔府悲慟,墨一逍便子代父命,提槍上陣,被景元帝一道不顧君臣之情的圣旨一身孝服便派去了東都前線。
捷報頻傳。
墨一逍還是不負墨王府之名,不負他長明千古第一人之名,引兵深入,直把倭寇防線擊退數百里。
沐河清至今還記得大捷傳來的那幾日,傅景瑭的臉色陰沉得可怕。
他連夜召集葉寒舟、顧西還有一眾心腹徹夜長談。隨后幾日,再無捷報傳來。終于又僵持了大半年,長明八十九年秋,哀報傳來——墨一逍身中埋伏,四面環敵,萬箭穿心,死無葬身之地!
那是……萬箭穿心哪!
堂堂少年英雄,千古風流,竟然連戰死沙場都未能馬革裹尸!
舉國哀慟,百姓哀鳴!
謝明城直接向傅景瑭請了命便帶兵前去,硬是拼得一身重傷才把墨一逍已經腐化得看不清的尸首帶回。景元帝親自為墨氏父子下葬致禮,留得只剩下一房妾氏和兩名庶子的墨王府在東都茍延殘喘。
何其不幸,何其侮辱!
后來她由齊國歸來顧西拗不過她告訴她,一切一切早在墨戰領命出征便是傅景瑭所謀。傅景瑭身為一代帝王,竟然甘愿——私通倭寇以除墨王府而后快!軍情、軍令、地防圖甚至連武器,都是傅景瑭秘密運送給倭寇的反擊墨家軍最鋒利的匕首!
她有什么辦法?
身為皇后,卻在更早的時候——早在少年出征的時候,便孑然一身去往他國為質了。她唯有一嘆嘆墨氏已經揭曉的悲慘,嘆自己尚不可知的未來。
思及此,沐河清的臉色逐漸沉重,一雙瑰麗明燦、波光瀲滟的桃花眼一眨不眨地盯著端坐馬背風流不羈的少年,復雜的感情有如實質。
天妒英才方毀之。
------題外話------
隆重介紹——墨一逍,咱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