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宋獻策所想,這張小帆無論武藝如何高超。面對強敵,卻始終懷抱長劍,未免是有些托大了。
老實說,這懷抱長劍悠然自得的風姿,確實挺好看的。然而為了自己的儀態(tài)姿容,卻忽略了拔劍的角度,在臨敵之時,終究還是落了下乘。
當年荊軻刺秦的時候,秦王嬴政急切間,無論如何也拔不出自己腰間的長劍。若不是下面有人提醒“王負劍”,嬴政在最后關頭切換了自己拔劍的角度,恐怕中國歷史也早就為之改寫。
如今這張小帆顯然也犯了同樣的錯誤。雖然對面赤練仙子拿刀的姿勢也不對,但張小帆的這個錯誤明顯更大一些。這就如同兩個人對弈,有時候不光拼的是誰的棋力更加高深,而是看誰犯下的錯誤更小
宋獻策正暗自估量的時候,場上卻出現(xiàn)了變化。只見張小帆懷中的雙手不知怎地一振,那柄長劍竟然發(fā)出一聲類似龍吟般的脆響,自行脫鞘而出。在半空中寒芒四射,如同晴空打了一道靂閃。
那張小帆左手拿著劍鞘,身形如穿花蝴蝶般的轉了一圈。他腰間本來有幾條垂下的飾帶和佩玉。如今這一轉,飾帶隨風而動,如同原地展開了一朵藍色牡丹。
張小帆右手在空中一抄,將寶劍穩(wěn)穩(wěn)的接在手中。姿勢優(yōu)美之至。讓人想起了微風中的蘭花,清雅高潔。他左手的劍鞘垂于身側,右手的寶劍平端于前,筆直的指向熊元霸,如一尊白玉雕像立于場中。
這一刻時間仿若靜止,場上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生怕破壞了這一刻的美感。直到片刻之后,張小帆腰間的飾帶如流水瀑布般的重新垂落,圍觀的眾人才齊齊地“呼~”出了胸中的那口濁氣。緊接著爆發(fā)出轟然的叫好喝彩之聲。
這幾日,張小帆一直在城門處派發(fā)饅頭,本來行的就是一個善舉,再加上本人風姿俊朗。有不少城中百姓都成了他的忠實擁躉,其中還不乏有許多姑婆婦人。
如今張小帆拔劍出鞘的這一番亮相,更是引來陣陣的尖叫之聲。
其中人群中,一個穿著紅衣的健婦高聲道“我家藍公子劍法絕倫,宛若劍仙一般的人物,對面那個毛臉闊口的猴子,還不趕快跪地求饒?”
因為張小帆一身藍衫,卻又不能開口說話報名,所以眾人都以訛傳訛的稱他為藍公子。
這時另一個穿著綠衣服的官家小姐,不甘被那紅衣健婦占了先機,自己少了在藍公子面前出頭的機會,也急忙文縐縐地跟言道“《禮記》上曾有云,猩猩能言,不離于獸。這猩猩一般的臭男人,也好意思出來獻丑嗎。”
熊元霸本來雄心萬丈,拉開架勢準備一雪前恥。不料還沒開打,對面的張小帆只是擺了個架勢,拔一拔寶劍。就引來了圍觀百姓的陣陣叫好之聲。
中間還夾雜了幾個婦人的各種數(shù)落,讓熊元霸本來黝黑的臉色不免更黑了幾分。
熊元霸因為沒有人機語音互動不能還嘴,可是身邊的典典卻不干了,別說她已經當上了“關寧虎卉”行會的大官。即便是以前,典典也覺得這張小帆這群人,肯定都不是什么好人。
所謂屁股決定腦袋,典典的想法是“以三德子哥哥那么憨厚的人,若不是實在忍無可忍,怎么可能上元節(jié)那一天親手鏟奸除惡,教訓了張小帆手下的那些壞人。”
此時見熊元霸無法開口,于是從熊元霸的身后一躍而出,氣鼓鼓道“猩猩怎么啦!猩猩若是厲害起來,一定會打得小白臉滿地亂爬!”
聽了典典的話,熊元霸臉色黑得都快發(fā)紫了“剛才還胡子叔叔呢,這會怎么就輕易的把猩猩給認下了!毛發(fā)多一點,才顯得有男人的陽剛之氣啊。”
對面幾個婦人看到典典矮小單薄的身材,不由紛紛譏笑道“喂,哪來的豆芽菜啊?”
典典大怒“你才是豆芽菜!!!”
熊元霸和張小帆兩人還沒開打,這雙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