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的三個主考看到熊元霸連連拉斷了幾把硬弓,不禁也都皺了皺眉毛。
閔予沉思了一會,突然對麻組的主官劉吉光道“洪大人臨行之前,留下的那道考題,你帶在身上沒有?”
這個劉吉光身形瘦弱,可能是精于算計的緣故,眉頭始終擰著個疙瘩,整天一副陰沉沉的樣子,此時聽到閔柔的問話,點了點頭,緩緩道“帶是帶著了,不過你確定今天就要考么?這可不大符合規矩。”
閔予無奈道“現在還什么規矩不規矩的,這也是沒辦法了。我的雀組隊長選拔,我說了算。今天就一并考了吧。”
閔予和劉吉光所說的規矩,其實就是粘桿處的潛規則。
這次考試,總共分為文考和武考。
武考就是拉弓,舉石鎖,角力這老三樣。其中很多的隊長候選人都是找各自的家丁、下屬來替自己來考試的。
聽著似乎不公平,其實也是另一種公平的體現。
要知道大清入關以來,投降的漢人車載斗量。誰不想在新朝建國之始,就能先落一個好的位置。
盡管這一次粘桿處成立的隱秘,但是當聽說這一次只招漢人,而且是一個類似于前明錦衣衛一類的官職,雖然官職不大,未來卻有可能兼有監察百官之責。頓時整個大清的降官陣營都沸騰起來。
就連洪承疇當年的一些門生故舊也是蜂擁而至。差一點點就踢破了自家的門檻。
這些找上門來報名的人良莠不齊,洪承疇也不好說全部拒絕,于是這選拔粘桿處隊長的武考便應運而生。
既然人人都有后門和各路關系。那索性就來一個比拼。較量一下各自的硬實力吧。
自己有實力去親自考試最好。如果自己實在不成的話,找自己下屬或者家丁來考,也睜一眼閉一眼了。
畢竟替考人的實力,也是自家實力的一種體現。即便未來真的到了戰陣之上,作為一個隊長,也必須要有得力的屬下才能成事。
當然,這些都是潛規則,卻是拿不上臺面的。
此時熊元霸如此的出挑,無論臺上臺下都對其印象深刻。如果回頭換了一個人當隊長,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于是閔予靈機一動,就跟劉吉光說,要不干脆連著文考也一并考了吧。
相比于武考,文考其實更重要一些。也是真正的選拔考試,這所謂的文考并不考什么詩詞歌賦,也不需要什么文采,只是一些對問題的看法,并沒有什么固定的答案,更多的是考教人的性情和臨機權變的能力。也就相當于現代的面試了。
終歸這粘桿處的考試不同于其他,光有蠻力可不大成。靈活機變才是更為重要。
所以這武考在潛規則上可以找人替代,但這文考卻要本人親自來考的。
按照原來的規矩是,第一天武考,隔上一天后,再進行文考。
這樣的規則設置,也是方便讓考生把那些手下替考的人再換回來。
如今閔予要一起考下來,顯然也是起了愛才之心,想讓熊元霸試一試文考,看看能不能通過。
如果熊元霸連文考也能通過,說不定就破格提拔為隊長了。
劉吉光自然聽出了閔柔的意思,反正是他要挑選屬下,怎么考也隨他。于是點了點頭,從懷中掏出了一個小竹筒來。
雖然只是粘桿處下面的隊長選拔,但是洪承疇對其也是極為看重,只不過他身有要事,實在脫不開身。才把題目提前封在了一個小竹筒的里面,作為選拔的試題。
這時劉吉光削去竹筒上面的蠟封,從里面取出了一塊白娟。隱約能看到上面似乎寫了一行的小字。
在此之前,所有人都不知道洪承疇留的是什么試題,劉吉光身邊的燕無極和閔柔也都好奇的伸過頭來去看白娟上的字跡。
等三人看了清了那行字跡之后,卻不由相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