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四伯娘跟九嬸在人情上的支持,但要大規模種植,還得將整片的土地都承包下來才好規模種植,而不是這兒一塊,那兒一塊,這兒一個人愿意,那兒又另一個人愿意。
喬初染才跟喬家的宗親提出了這么個想法,不到兩天的時間,小小的清溪村,幾乎都傳遍了這話,說喬家的女兒,要承包村里的土地,蓋大棚,種個幾十畝的哈密瓜地。
便是陳梅跟喬宗明走在路上,也被村民拉著問喬初染是不是真的打算擴大規模,承包種植。
經過這小半年,夫妻倆如今對喬初染回家的決定,已經完全沒有異議,一改態度,全然支持。
陳梅當初還說,讓喬初染種完這一季,便回城里去上班,結果如今再也不提這個話。
但凡聽到有人問消息的,便笑得合不攏嘴地跟人說了起來。
一傳十、十傳百的,還有誰不知道?
年輕一些的人,接受度比較高,但老人聽了這事兒,卻不太樂意。
土地是他們的命,覺得一旦被承包出去,到時候肯定拿不出回來了,如今他們還活著,還能證明這便是自家的土地,就怕他們撒手人寰,到時候喬家不把土地還回來,這可如何是好?
何況喬初染還是女兒家,最終都是要嫁出去的,這事,實在不像話,覺得她如今都二十幾歲了,也談了戀愛,嫁出去也就是這兩年的事情,到時候土地咋辦,種了幾年瓜,荒廢在那兒,這不是糟蹋么?
即便有年輕一些的人,看著喬家的日子越過越好,看著喬家成為清溪村,第一個買齊了冰箱大電視洗衣機等各種在城市家庭里才能見到的電器的人,心里都蠢蠢欲動,想把地租給喬初染,但有些道理,跟家里上了年紀的老人,依舊是說不通的。
所以,承包土地最大的阻力,來自于上了年紀的老人們。
喬初染也知道,這是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電話里跟英伯說起這個事情的時候,英伯也深有體會“你放心,我再過幾天就回去了,到時候,咱們一起,挨家挨戶地去說清楚啊,大伙兒不信你這小丫頭,還不信我不成?”
英伯話語間樂呵呵的,好像也不太將這些困難放在心上。
喬初染便笑道“行,那我等您回來,我爸媽還說,明兒去您家里,給打掃打掃通通風呢。”
英伯也不客氣,爽朗地應了下來,“那一定的,還得幫我曬曬被子。”
她這事兒太突然,村里說得熱熱鬧鬧的,都要傳到五溪鎮上去了,方珊珊和嚴曉雨都跑上門來打探消息了。
“真的搞這么大陣仗啊?”兩人還不太敢相信,以為外面傳的,是夸張的話。
“還有假的不成?”喬初染好笑道“要不要回去幫我問問伯父伯母,要不要把地承包給我?”
嚴曉雨和方珊珊的想法倒是一致“我當然希望他們把地承包出去啊,你也知道,咱們村大人少,家家戶戶好幾畝地,我爸媽年紀都大了,我多次跟她們說,讓她不要做那么多田地了,可他們這塊不肯放下,那塊不肯放下,怕荒廢掉了,還說不種地誰養他們?!?
嚴曉雨攤手無奈。
這是村里人的常態,對土地,得種到自己不能下地為止,死后也得葬在自家的土地里,才叫有始有終,落葉歸根。
喬初染道“反正,以我現在的大棚為中心,目前,希望能擴大到周邊三十畝地吧,這村里,土地分散,不止我們喬家宗親的,這村里大半的人,我都得上門問問?!?
“等等,目前是什么意思,你這……計劃到底是多大?”兩人繼續驚訝。
喬初染好笑道“你們知道們,我們村,光是旱地,得有上千畝,我就種個三十來畝,這算什么?”
嚴曉雨和方珊珊,一時都驚訝了,不過想想,染染確實跟她們是不一樣的。
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