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經社因為喬初染加入,發生了些許變化,至少在宣傳這一塊,大家都找到了主心骨,與此同時,秦慕州和周磊這段時間在重點負責的織錦坊,如今已經差不多修建和安裝好相關設施。
周一下午的例行會議上,對于宣傳的要求,便加入了這方面的內容,喬初染會后回到辦公室,便跟其余四人說了這個事。
這本就是農經社負責的事情之一,蘇蘇等人自然沒有異議,但王麗麗有點驚訝“我們不是負責媒體宣傳的么,怎么還要去村里?”
喬初染只好解釋道“媒體宣傳只是其中一部分,全部的農經宣傳,都是由我們來負責。”
王麗麗眼珠子轉了一圈,跟喬初染道“喬姐,你也知道,我從小在縣城長大嘛,對鄉下不熟悉,而且不住鎮上,感覺下鄉的工作可能不太適合我,要不,讓其他人去?”
喬初染的確也知道,王麗麗雖然聽得懂部分鎮上的土話,但是交流并不太利索,便也沒有強求她必須要跟進這個事情。
合理分工,才能提高效率,這事兒,還得蘇蘇跟張化他們來。
喬初染點頭,“也行,你負責線上的。”
王麗麗主動道“既然這樣,工坊這邊的相關拍攝和宣傳,我可以幫忙負責,分擔一下張化的工作。”
喬初染點頭“可以,到時候有安排和需要,你就跟周磊去看看情況,做些拍攝和記錄。”
王麗麗應了下來。
但即使農經社還沒有做相關的宣傳工作,其實各個村里的人都已經曉得了,五溪鎮上,近段時間要開辦一個廠子,除了相關的管理人員是從城市里來的,其余的員工,都是在五溪鎮上招工的。
聽聞這個消息的時候,村里年輕一些的女人,其實是有些心動的,但具體是什么情況,其實都不太清楚。
喬初染晚上回到家,早有耳聞的陳梅便問起了這個事。
喬初染便簡單地解釋了工坊主要做織錦。
陳梅聽了,笑道“這不是你外婆那一代人從小做到大的事兒么,我小時候還跟你外婆一塊兒做過呢,你們姐妹倆小時候的衣服,還是拿著織布機做出來的,不過啊,現在都是買現成到了,十幾年不做,都手生了,你還記得不,小時候你回你外婆家,最喜歡幫你外婆一塊兒織花了,每次都搞破壞。”
喬初染失笑,自然記得。
小時候家里窮,許多不布料都是陳梅自己織出來的,什么小孩兒背帶啊,小被子啊,還有頭巾,她現在的柜子里,還有小時候的嬰兒被,都是陳梅做出來的,突然古樸大氣,很有民族味,喬初染至今還覺得這是一種很難得的民族藝術。
陳梅嘆道“雖說我年輕的時候也是自己織布的,但到了我們這一代,確實也沒有多少人還做織錦了,你外婆的織布機扔在閣樓上,估計都蛀蟲了,現在怎么突然搞起這個來了?”
喬初染解釋“這是文化遺產,如今發展挺好的,就是鮮少有系統化的工坊專門做這個,我覺得,若是以后真能發展起來,其實很有潛力的。”
文不文化的,陳梅是不懂這些的,只覺得那些東西就是日常的東西,卻笑道“那我能去不?”
喬初染拒絕“您這腰沒好之前,別想去做這種需要長時間坐著的活兒了。”
陳梅也只是開玩笑罷了,喬初染后面就承包土地了,她這個做娘的,不管怎么說,也得留在家里支持她,幫幫忙什么的,哪兒能出去忙活。
但陳梅說起了外婆還有織機的事,喬初染卻記在了心里,想著哪天回去看看。
吃過晚飯之后,陳梅才注意到,喬初染從車里抱了一個大紙箱下來,“這是啥?”
“租賃協議。”喬初染簡單解釋,“這幾天,我就陸陸續續跟大家簽字了。”
陳梅聽了,沉默了一下“染染,錢夠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