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老一套招數,理查德以王國攝政的名義廢除了王室直轄領內的一些沒有必要的苛捐雜稅,轉而采取輕賦薄斂的政策,這無疑加深了他在平民們心目中的地位,并獲得了更多平民的擁戴。
從外,他以國家剛剛恢復和平,需要大量資金進行建設為由,鼓勵商人們向國家捐贈資金,并以國王的名義表示只要資金捐獻的足夠多,就能獲得王室頒發的爵士爵位——這個爵士爵位是理查德新設立的一個爵位,其地位僅次于男爵,不可繼承。
為了增強爵士爵位的吸引力,而避免出現爛大街的情況發生,理查德宣布只有五十個人能夠獲得爵士的爵位,他這一招的確有效,商人們雖然空有財產,可他們的地位極其低下,而現在理查德給了他們成為貴族的機會,他們就如同蒼蠅聞到臭味一般蜂擁而來進行搶奪。
就這樣,理查德依靠設立爵士爵位的方法從貪婪的商人手中獲得了近十萬銀幣的資金——這也讓理查德驚嘆于商人們對于爵位的渴望以及他們身家的雄厚。
這些資金他沒有私吞,而是用來在王室直轄領與還未從戰亂狀態脫離的地區進行恢復性的建設,他的這一舉動著實贏得了許多貴族的信任,相較于目光局限在都蘭城那一畝三分地的拉斐爾,理查德這種干實事的王國攝政更受人歡迎。
至少從現在來看,理查德是真心實意地幫助都蘭王國擺脫戰亂帶來的負面影響,積極讓王國恢復到戰前的生產秩序。
而在同時,理查德也派出使者前往卡爾斯王國,向卡爾斯國王表露己方的善意,并就卡爾維爾公國的駐軍摩擦問題提出解決方案——理查德知道在卡爾維爾公國地區一味地強硬只會適得其反,將這個傳統盟友推得更遠,因此他決定放棄在卡爾維爾公國的占領區,以此換來新的同盟協議,不管怎么說,都蘭王國還是需要這一個盟友,單打獨斗終究不能長久的。
當然了,理查德也不會那么容易就把占領區拱手相讓,他派出的使者在卡爾斯王國的宮廷內對掌權者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終說服了卡爾斯國王,兩國隨即簽訂了一份新的同盟協議,此外,為了補償都蘭軍隊之前的努力,卡爾斯王國還會另外一筆不菲的第納爾作為都蘭王國出兵的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