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認識,從未見過,”楚憐心搖了搖頭,想了想道“我只記得那人棗紅臉,眉心有一顆豆大的黑痣。”
武承運很是失望,雖然那可疑之人特征如此明確,但是無名無姓,并不好查。
最主要的是,他現在手里沒有任何可以調動的人手,雖然刑部的人表面上恭恭敬敬,但他此舉畢竟是在給三法司定性的案件挑刺,刑部作為三法司其一,自然心有抵觸,想要借用他們的力量是不可能了。
“你們再想想,還有什么其他可疑的么?”
姐妹二人與阿娘對視了一眼,然后對武承運輕輕搖了搖頭。
看來除了那黑痣男之外,再難有收獲了,武承運只好說道“我先回去,你們再想想。
放心,案件沒有完結之前,再沒人敢來欺負你們。”
“多謝小郎君,”母女三人盈盈下拜。
……
皇宮內,李治龍書案上堆滿了奏折。
這里面絕大部分是御史上書,督促房遺愛率人去往陽關的,也就是向皇帝施壓的奏折。
這種奏折李治頂多掃一眼,便扔到一旁,越看越心煩。
另一類則是官員推薦保舉人才的,這種奏折他如今心里煩躁,也沒心情細看。
雖然大唐王朝已經開了科舉取士,但那畢竟是少數,絕大部分官員依然需要推薦產生,因此各士族高官看見差不多的人才,便費勁心機網羅到自己門下,爭先恐后的推薦。
只要某貴族或者官員推薦的人,那人便成為其門生,終生不可背叛,簡直比親兒子都好用。
由此也就導致推薦制度被濫用,推薦上來的人許多都是善于阿諛奉承之人。
“又是這種奏折,”李治打開工部尚書閻立本的奏折,剛看了開頭幾個字,便扔到一旁。
“圣人,您看奏折太久了,要是乏累,奴婢陪您去御花園走走?”邊上有個宦官輕聲道“您要再不去御花園里看看,那些菊花都該謝了呢。”
“嗯!”李治目光看向窗外,枯黃的樹葉已經開始簌簌落下,他站起身來揉了揉脖頸嘆息道“已是深秋了,朕登基的第三個年頭,快要過去了。”
“是啊,圣人,時間過得可真快,”宦官一邊說著,一邊悄悄的要把那展開的奏折合上,省的圣人看了心煩。
“等等,”李治低頭掃了一眼,眼睛瞬間被那奏折上幾個字吸引。
他彎腰拿起奏折,重新看了一遍,然后抬頭喃喃自語道“狄仁杰,這名字怎么這么耳熟,似乎在哪里聽到過。”
“就是此前那位武家小郎君在圣人面前提過啊,”宦官在旁邊提醒道。
“哦,對對對,”李治拍了拍腦門,恍然大悟道“正是媚娘侄兒武承運提過此人,這好像是個判佐,如今竟然又走了閻卿的門路。”
他說著拿起御筆批了幾個字,讓這人先到武承運那里用幾天,且看看有沒有本事。
若是能協助武承運破獲育州案,那不消說,自然要重用,若是失敗了,那就讓他繼續回汴州去當判佐。
……
館舍里,二十一歲的狄仁杰正在收拾行囊。
他出身于太原狄氏,三年前便以明經科及第,雖然明經科比不上進士科含金量那么高,但是整個大唐王朝每次錄取也不過十幾二十人,能考取明經科也相當不容易了。
只不過狄仁杰在仕途上卻并不怎么順利,在汴州判佐的位置上一做就是三年,沒有任何升遷的跡象。
無奈之下,他只好效仿旁人,寫就詩文來到京城,到各高官權貴府上干謁。
只可惜干謁也是要分層次的,他一個判佐,又沒有人引薦,像長孫無忌、褚遂良、柳奭、李勣這等宰相級高官的府邸,他是進不去的。
好在他的干謁詩文送到工部尚書閻立本的府上,閻立本倒是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