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晨光科技的核心問題已經得到梳理和解決后,接下來一個月的時光,作為實習生的王暮雪和柴胡,所做的工作既緊張又平淡。
每天他們基本就是打印投資銀行自己寫的各種說明性文件,將其插入底稿中,然后復印企業的會計憑證,收集各個客戶和供應商發回來的詢證函。
在這里必須簡單說明下,投資銀行盡職調查所依賴的一項重要外部文件詢證函。
若是非會計專業畢業生,聽到這個詞都會有些懵逼,但領導布置的任務又不能不做,比如蔣一帆讓柴胡統計詢證函,制作《函證控制表》,柴胡不能丟臉地問一帆哥,什么是詢證函?
其實柴胡當然可以直接問,只不過從小接受國內教育的他潛意識認為,如果問出的問題太簡單,上司雖然會回答,但內心會覺得對方是一個很懶惰的學生,對于基礎性知識連自學的能力都沒有。
于是柴胡只能悶頭上網問民導師“度娘”,不問還好,一問就更加懵逼。
因為他抄的是度娘,度娘抄的是會計教材,會計教材的用語跟甲骨文差不多,非常難懂。
教材里的“甲骨文”是這么說的詢證作為審計中一種常用的程序和方法,包括查詢和函證。
查詢是審計人員對有關人員進行書面或口頭詢問以獲取審計證據的方法。
函證是指審計人員為印證被審計單位會計記錄所載事項而向第三者發函詢證的一種方法。
而所謂企業詢證函,是指向被審計者的債權人和債務人發出的詢證函,用以檢查被審計者特定日期債權或債務的存在和權利或義務。
好煩,好繞,好燒腦!
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書籍,還是一如既往地不說人話。
詢證函用人話說,其實是一種外部證據,這種證據來自于一家企業的客戶和供應商。
比如你有10家客戶和10家供應商,出財務報表的前夕,你需要給客戶和供應商發一個快遞,快遞里有一張紙,紙張寫著“某某你還欠我多少錢”,“某某你在我這兒預付了多少錢我還沒給你貨”,你認不認?
如果對方在這張紙上蓋了章、簽了字,就說明對方認,你和對方的財務數據就對上了,說明你自己統計的數據不是捏造的,是可以得到外人肯定的。
而快遞袋中的這張紙,就被稱為“詢證函”。
投資銀行所要做的工作就是,給企業至少80的客戶和供應商都發出詢證函,當然能發更好,然后就磕著瓜子等對方回函,函證回來以后就開始“做手工”。
所謂“做手工”,就是剪掉快遞袋上面的快遞單,將其貼在客戶和供應商蓋好章的函證后面,然后一份一份地裝入底稿冊,證明這個函證確實是我寄出去,對方又寄回來的,不是我隨意刻的一大堆蘿卜章然后自己亂蓋的。
當然,這都是理想情況,收到詢證函且數據無差異,這是建立在投資銀行發出去的所有函證,企業的客戶和供應商都承認的前提下。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對方不承認呢?
如果詢證函上寫著對方欠晨光科技100萬元,對方回函說不好意思,我只欠你998萬元,出現這種情況怎么辦?
這個時候,投資銀行就需要記錄差異金額,這一筆詢證函中的02萬元就是差異金額。
投資銀行會將這張差異金額記錄在《函證控制表》中。
不僅如此,《函證控制表》制作完畢后,會給投資銀行呈現出幾個結果
1、發出去的詢證函,有多少客戶和供應商愿意回函,即回函率是多少;
2、愿意回函的客戶和供應商的數據,有多少是與發函企業有差異的,差異金額多大;
3、所有的差異金額加總,占總體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