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種方法,可他卻對這個方法記得最牢,因為金融專業考試喜歡反復考,大二考完大三考,這門課考完那門課考,這個資格證考那個資格證也考,就因為現金流貼現方法最適合出題,既可以考學生們會不會使用計算器,又可以考學生有沒有粗心用錯每年的折現率。
相比之下,現實世界中酒桌拍腦袋的估值方法更常用。
蔣一帆剛才提及的500萬限法,心理區間法,從200萬起步,公司滿足一條優勢就加一百萬的定價方法既簡單粗暴,又方便實用,但遠無法用來出題。
單從這點來看,柴胡得出一個結論就算不是金融專業畢業,也完不妨礙一個人混好金融圈,只要會點加減法,有個小學學歷就基本夠用了。
“第九種就是風險投資家專用的一種評估法。”蔣一帆繼續道“這種方法其實就是倍數法和現金流貼現法的結合,先用倍數法給企業算一個數值,再用貼現法驗算一下,得到一個更為準確的估值。”
接下去蔣一帆又簡述了剩余的最后五種估值方法,即經濟附加值模型、實質ceo法、創業企業顧問法、投前評估法以及oh法。
雖然這些方法有些冷門,平常實踐中用到的概率不大,知識點也比較生僻,但蔣一帆每說一種,林文亮都與蔣一帆進行有效互動,且所問問題各個都在點,讓眾人從中也受益良多。
董事長林德義對于蔣一帆的闡述很滿意,因為他看到兒子真真實實學到了東西,
飯桌眾人看到的都是蔣一帆的專業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但曹平生看到的卻是一位工作繁忙的董事長對于兒子教育的用心。
小兒子林文毅今日的表現不算突出,但大兒子林文亮在曹平生眼中,顯然已經是一位思想成熟,處事周,待人有禮的公司合格繼承人了。
林德義后來吃飯時告訴曹平生,小兒子林文毅是在國外生的,十六歲以前都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跟自己接觸比較少,而大兒子林文亮則一直在自己身邊長大。
于是曹平生很自然地想到了自己那只有幾歲,終日缺少陪伴,整日惹事生非的兒子。
男孩的成長是需要父親的,林文亮可以時時刻刻在父親身看到自己的定位,他會不自覺模仿父親的行為來使自己成長為男子漢。
午中介協調會林文亮的表現,讓林德義想起了自己年輕時的樣子。而從心理學說,林文亮之所以會不知不覺中變成父親的樣子,是因為他對父親有一種強烈的崇拜之情,他把父親當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征,所以他下意識地模仿父親的行為方式,在心智成熟之后,他會努力去抵達或者超越父親的高度。
曹平生明白了,一個好的父親,一定要在格局和立志為孩子做好榜樣,這在未來將會決定孩子所能抵達的限。
關于林文亮與林文毅的差異,在下午矛盾近乎白熱化的中介協調會,體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