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羅布泊。
距離酒泉一千多公里,看似非常遙遠。
但其實在“大西北”的尺度下,一千多公里是個很尋常的數字。
前文說過,“黑河-騰沖”線的西邊,國近一半的土地,卻只居住了5%的人口。
大西北,實在是廣袤無垠,地廣人稀,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跋山涉水,越過上千公里的距離,是很正常的。
韓舟坐火車,坐大巴。
又花了兩三天時間,終于來到了“青銅色”光點所在的地域。
羅布泊。
羅布泊,是疆區東南部湖泊,形狀宛如人耳。又名羅布淖,《山海經》稱之為“幼澤”。
公元330年以前湖水較多,曾是中國第二大內陸湖,海拔780米。西北側的樓蘭城為著名的“絲綢之路”咽喉。
盆地中河流如塔里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疏勒河等匯集于此。
1931年中國學者陳宗器、德國地質學家霍涅爾對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以來在羅布泊新形成的水域進行了實地考察,并于1931年完成了整個湖區的測量工作,實測羅布泊水域面積還有2375平方千米,水源來源于孔雀河。南北長85千米,湖區北部東西寬20千米,南部東西寬45千米,湖水很淺,在某些區域甚至不能行船,時有擱淺,西南有一河道與喀拉和順湖相連。
1921年后塔里木河斷流,湖水又有加,1942年測量時湖水面積達3000平方公里。1962年湖水減少到660平方公里。
1970年以后干涸,主要原因是因為塔里木河兩岸人口突然增多,不斷向塔里木河要水,使其長度急劇萎縮至不足1000公里,使300多公里的河道干涸,導致羅布泊最終干涸。現僅為大片鹽殼。
羅布泊干涸后,周圍生態環境發生巨變,草本植物部枯死,防沙衛士胡楊樹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5米的速度向羅布泊推進,很快和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沙漠融為一體。羅布泊從此成了寸草不生的地方,被稱作“死亡之海”。
……
韓舟在附近的縣城租了輛越野車。
買了指南針、壓縮餅干、飲用水、汽油、野外帳篷、睡袋、防狼噴霧、折疊鏟等等野外生存用品。
準備好衛星電話。
開車自駕來到羅布泊。
一路向羅布泊深處開去。
發現漸漸的,手機信號沒了。但神奇的藏寶圖APP還是能準確地顯示韓舟的方位。
這樣,他就不用擔心迷失在羅布泊里。
一路行駛。
終于,接近了青銅色光點附近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