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良久,孫無寧說“那日跟你說到瑤將軍收到一封密信,就召去我和戴墨風兩個人,讓我們在邊關守著,他要回京城一趟。”
黎花落點頭,問道“瑤將軍那日走,帶走了多少人馬?”
孫無寧沉吟一會,說“不到四十親兵。”
“不到四十?你確定嗎?”
黎花落詫異,那卷宗里怎么說哥哥帶了五萬精兵。
孫無寧不知道為什么黎花落對這個疑惑,便說“瑤清江帶回去的親兵是我去點的,確實不到四十,好像是三十七八個的樣子。”
黎花落不再質疑,示意孫無寧繼續講下去。
孫無寧說“瑤將軍走后,軍中便只剩下我和戴墨風兩個將領,但是你也知道,我他娘的就從來跟戴墨風不和,他要重守西邊,但我卻覺得南邊更需要重守,沒過半天,我們就打算分道揚鑣。”
黎花落陡疑,“怎么個風道揚鑣法?”
孫無寧想起這件事還是覺得有些納罕,畢竟兩位副將不和,傳出去總歸不好聽。
但他還是如實道來,說“我和戴墨風將十萬將士分成各五萬,我和他各守一邊。”
黎花落脫口而出“各五萬?”
卷宗之中所說的五萬精兵,是不是就是戴墨風手里的那五萬?
孫無寧不明白,為什么一說到數字的時候黎花落總要重復一下。
他說“是的,后面的事情我就不知道了,半個月后就聽說瑤將軍造反了,我就致仕回鄉了。”
黎花落目光突然變得尖銳,直視孫無寧,問“你為何在瑤將軍造反以后便致仕回鄉?”
孫無寧說“我是跟著瑤將軍的舊部,瑤將軍造反,我無顏再在軍中待著。”
說這話時,孫無寧的語氣中帶著無盡的凄楚。
其實孫無寧不是沒有懷疑過這是一場陷害,但那時皇帝的圣旨已下,由不得他去懷疑。
而且如若是陷害,他還是躲得越遠越好,瑤家已經不在,他還是保其身為好。
他雖忠于瑤將軍,但奈何家中上有老下有小,不敢以己之力去調查這件事。
幸好,這件事,并未波及到其他的人。
他這一年雖過的窮困,但也怡然。
每日早出晚歸,勞累自己的軀體,不至于想的太多。
黎花落也明白孫無寧這是明哲保身的最好辦法。
人都是自私的動物,你不能期待著所有人都愿意忠心為主而死。
整件事情當中,孫無寧是沒有獲益的一方,而戴墨風卻獲益良多,所以孫無寧可以大致排除參與了這件事的布局。
黎花落看著孫無寧,說“你知道的真的只有這么多嗎?”
孫無寧點頭,說“我早就告訴過你,我知道的很少很少,基本等于什么都不知道。”
黎花落搖頭,至少孫無寧的話佐證了戴墨風,是這件案子的關鍵人物。
他帶的五萬精兵和卷宗中瑤清江的相符,而且這五萬精兵當日全部被殺,沒有留下一個活口。
這不就是緘默其口,世界上不會說話,不會泄密的,只有死人。
只是這五萬精兵,明明在戍邊,怎么會到了京城。
她想不通這件事,也就不去想,戴墨風這個人還在,就逃不了。
她說“我相信孫副將的每一句話,也希望我沒有信錯人。”
孫無寧笑了,說“你信與不信,都無法改變事實,瑤家案,已是密案,真正經過世界上沒有幾個人知道。”
黎花落也笑了,“冥冥中自有定數,只是那日我說過的話,不知道孫副將有何想法?”
孫無寧一愣,“林軍師說的是哪句話?”
黎花落說“讓你接替戴墨風,繼續在軍中效力,不知道你是否樂意?”
孫無寧的臉瞬間間變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