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牧在河間府城門外,命人搭建了一長溜的粥棚。
讓簿曹掾史送來谷米,讓陳九他們送來酒糟,將其二比一參雜在一起,燉成入口即化的米粥。要求米粥插筷不倒,如果哪一鍋低于這個標準,當場重責二十大板,絕不輕饒。
另命人造若干小灶,用上好的黍米煮粥,標準和之前一樣。
由于是寒冬臘月,河間郡的人們基本都已進入貓冬階段。然而最近陳九釀酒作坊生意極其火爆,雇傭了很多的民夫來搬運糧食、燒制陶器,整個河間郡一時竟是人聲鼎沸、繁忙一片。
待到粥棚開設的時候,竟一時無青壯勞力可用。
由于僅是干些煮粥的廚事,簿曹掾史在陳牧的授意下,招募了好些女工,酬勞為成年男子的一半。
陳牧原本想來個同工同酬,結果平素從命如山的掾史擰著脖子死也不同意。陳牧聯想到這是公元一世紀,尚不知女權為何物的時代,也只好無奈的取了個折中的辦法,以男子一半酬勞計薪。
依據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原理》,當勞動力成為商品的時候,剝削就產生了。當這些女工發現自己也可以像成年男子一樣整袋整袋的往家抗回口糧的時候,公婆看她們的眼神都不一樣了。
她們根本不用催促,細致入微的照顧著那些在鍋里沸騰的粥飯。別說筷子能插住,小孩子都能托住。這就不是粥了,而叫米飯。
無奈,陳牧又下了道命令,煮出來的粥必須可以吸食。
陳牧知道,河間郡治下郡民衣食供應并無大礙,能前來這里就食的必定是臨近郡縣的災民。對于這些赤貧者來說,家財無過于手里的破碗而已。
粥食如果過稀,則吃不飽;如果過稠,久不食黍的腸胃會接受不了。所以,半干半濕最好不過。
由于這些粥食里參雜了酒糟,不免會有酒精殘留。所以這些粥食只提供給成人。
對于幼兒和哺乳的婦人,則只允許使用那些小灶熬出來的黍米。
見別駕大人細心如此,一干人眾都驚詫不已。
不日,便有災民不斷來到河間城下。
陳牧提前讓人在路口搭建了幾頂碩大的帳篷,帳篷里放置了為數不少的棉麻衣物。帳篷前備了幾十口煮滿沸水的鐵鍋,鐵鍋前方立著百十來個手持大剪刀的工匠。
又找了個聲音洪亮的小吏,手持一個一頭小一頭大的簡易擴音器。一遍一遍的宣讀儀軌。
大意就是前三天飯食都是免費的,但不分男女老幼須剃去頭發,并將自身所穿所帶衣物丟進大鍋里煮上半刻時間(注:漢代將一天分為120刻,故一刻為現在的12分鐘),分男女進入帳篷換上“太子”為他們準備的干凈衣物,方可進食。
看著散發著米香的飯食就在眼前,男子毫不猶豫的按照既定儀軌完成了整套流程,順利的吃到了噴香的飯食,穿上了潔凈的衣物。就是大冬天的光著腦袋有些冷,這也無妨,扯塊破布包起來就好了。
女眷們猶豫了一陣,實在抵擋不了飯食的誘惑,三三兩兩的開始按照儀軌進行剪發、換衣、煮衣,很快也吃到了煮的糜爛的餐食。
有了帶頭的,女眷這邊行動也快了起來。
一時間,“出溜、出溜”吸食粥飯的聲音滿布四周。
今天來的人不算多,約莫五百人左右,基本順利的完成了賑濟。就是看著滿場纏著各色破布的災民,陳牧恍然到了阿拉伯國家的錯覺。
作為一個后世人,陳牧深知公益行為的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如果對受助人的獨立性沒有幫助,那它就是有害的。這在后世基本是個普遍知曉的常識,但在公元一世紀,它應該也是成立的。
所以,陳牧命人將具有勞動能力的一部分青壯年挑選出來,添加進了現場賑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