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載“一弩十矢俱發”。
北宋時期,床弩的出現,預示著古代“核彈頭”的出現。
在公元1004年的澶州之戰中,遼軍將領蕭撻凜就是被澶州城上的宋軍發射的床弩射殺的,有種說法是蕭撻凜被射穿后還被釘在地上,從床弩的威力推斷,這個情況完全有可能發生。
要說弩最強的莫過于大宋的神臂弩相傳為北宋李宏制造。射程可達到500多米左右。
與別的弓弩不同的是,神臂弩可由單兵操作。
是北宋時期軍隊裝配的制式武器。北宋與金朝對戰時期神臂弩發揮了巨大作用,著名將領完顏宗弼金國四太子金兀術就對這種弩大加贊賞。金兀術只佩服宋朝兩種兵器,曾令金人士兵防制一種是重斧,另一種就是神臂弩啦。
只可惜神臂弩已經失傳了,李安的同事朱超也在u盤中說了,他找了很多的資料,很可惜沒有找到神臂弩的資料。
不過,可惜是可惜,朱超卻找到了另外一種弩,這種弩誕生于漢代名叫大黃弩,這種大黃弩是連弩的一種,我國在1986年就于湖北江陵墓中發現大黃弩的連弩實物,考古學家們論證此弩機為真正之自動武器,每次擊發之后,弩自動鉤弦桿,將匣內的箭矢上膛,同時“牙”(弓弦掛鉤)與“懸刀”(扳機)恢復原位。
就如現代機關槍一般可連續發射,威力非常可怕。
根據考證大黃弩的射程可達四百米到六百米之間,幾乎是秦弩的兩倍,基本可以算是冷兵器時代最先進最精確的大型遠距離殺傷性狙擊武器,其威懾力無異于如今的戰略導彈。
但是大黃弩也有一種缺陷,那就是太重了,有三百斤重,你不能將大黃弩捧起來,四處追殺敵人,而且大黃弩只能一人操作,就是說不能兩個人協力操作,這樣的話,操作大黃弩的人,就必須要力大無窮。
大概要多少的力氣,漢代的弩機強度以“石”來計算,分一石至十石,大黃弩便是其中最強的的十石弩(見于居延漢簡)。
而漢代一石約合現在三十公斤,如此便可推算出大黃弩必須具備三百公斤的力量才可滿弦。
這也是為什么大黃弩雖然很厲害,但是卻并沒有被廣泛使用的原因,三百公斤的力量誰有呀就是李安招收的這些士兵,力氣最大的也就能有五百多斤的力量。
你說李安多郁悶吧,不過,好在,后面的時候,朱超介紹說,大黃弩后來被顯得一名叫周延勝的男子破解了,這位周延勝是一名古代武器發燒友。
曾經制作了一把諸葛連弩,興沖沖想著去展示,卻被一名所謂的專家給羞辱了,說周延勝設計出來的諸葛連弩連玩具都不如。
這讓周延勝很是氣憤,跟著周延勝就開始鉆研大黃弩,最后這位周延勝花了十年,改造了大黃弩,他直接將大黃弩的重量從四百斤,改進到了一百二十斤。
這樣的重量,可以讓一個成人輕松抱起,其次又將拉力從三百公斤也就是六百公斤,變成兩百八十斤,當然了,拉力變小,那么射程也就短了,不過,因為周延勝在大黃弩上又加上了扭力彈射,所以射程雖然減了,但是減的確不多,還有三百五十米的射程。
三百五十米雖然說對于現代來說,這大黃弩的射程完全的不堪一擊,而且還笨重,不容易瞄準,可是在大周,這種弩那絕對是秒殺一切的存在。
李安在最后獲得了大黃弩的制作圖之后,歡喜的全身都有點顫抖,他真的想要看看,等自己制作一百架大黃弩,然后一字排開連射的場景,他很想知道,什么樣的軍隊,才能頂得住自己的大黃弩。
當然了,除了大黃弩為中型武器,李安還準備制作了輕型弩和重型弩。
輕型弩其實大唐已經有了,名為擘張弩《長安十二時辰》有介紹,不能連發,但是卻可以快速上箭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