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我在那個破舊小賓館住了三天,三天年剛過,我就又要去上班了,等到開學用錢的地方很多。
那個時候網上流傳這樣一句話:沒有雨傘的孩子就要努力奔跑。
我常用這句話來激勵自己,多少次無比黑暗,無比絕望的日子里,我就這樣熬過來了。
幾年的大學時光匆匆而過,在此期間我僅回家過一次,給了她兩千塊錢。那是我在除夕夜離家出走后,第一次給她錢,那也是我后面幾年大學期間唯一一次給他們錢。
我在大學期間四處兼職,按照正常人的理解,我的工作經驗應該很豐富,畢業后求職應該很容易。事實上我在畢業之前也是這么想的,覺得憑我這三四年的兼職經歷就能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
但是我依然小看了這個世界的殘酷,我所謂的工作經驗只能吸引一些中小公司。
而且校招的實質就是大多數企業想找一群有活力,單純又愿意為了未來奮斗的應屆生,白嫖他們一段時間再踢開;學校這邊也能因此而提升就業率,并進而提升自己在區域里的影響力。
我想去的幾個大公司,人家幾乎不要我們學校的本科生,要的話也就相關專業的前十名可以去嘗試一下,最終能有一兩個進去就算不錯了。
我所謂的工作經驗變得一張廢紙,看著自己處在學校本專業的中下游水平的成績單,我站在偌大的招聘現場不知所措。
我如果去了那種只能混一口飯吃的公司,那我的未來在哪里。
我去那種不把應屆生當人看的公司,光無薪的實習期就有三個月,還沒有任何補貼,也不供吃住,也沒有什么合同。而且工作一年后才能轉正,一旦進入這樣的公司,勢必要被敲骨吸髓。
如果我是這家公司的老板,那我校招很多人進來,讓他們干滿三個月,然后想方法弄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傻缺,留下一兩個以做宣傳。這樣不僅活有人干了,還幾乎沒成本,而且也能發現真正適合自己公司的人才,何樂而不為呢?
我讀過馬克思的《資本論》,也看過其他一些經典的經濟學著作,自己也有好幾年的打工經歷,知道人活在這個世間,必然要面對、經歷和承受剝削與壓迫。
畢業的我,那時處于這個社會的最底層,有個詞我覺得挺適合當時的我的,叫“底層豬”。但即便作為一個底層豬,我也不想被人當傻子耍,哪怕被剝削,我也要去剝削得輕一點的地方。
畢業后的三年,我一直打零工以便有更多的時間來看書和學習。在這期間,我曾十數次參加教師、事業單位和公務員考試,因為我覺得面對剝削和壓迫的最好方法,就是提升自己的階級層次,階級提升,可以實現由被剝削到不被剝削甚至剝削的轉變。
但我居無定所,吃完上頓沒下頓,根本沒發安心看書,所以最后我參加這么多次考試,一次都無緣。
我考了三年,也失敗了三年,期間窮困潦倒,篳路藍縷,我二十五歲那年,我決定不考了,還是安安心心找個班上吧。
我記得就是做這個決定的那天晚上,我一個在出租房里喝了很多酒,然后嗷嗷大哭。在此之前我已經很多年沒哭過了,那晚卻像著魔了一樣,哭得撕心裂肺。
我哭自己沒能年少有為,同期我有同學已經月薪一萬五了。
我哭自己看不到希望和未來,日子一眼可以看到頭,又一眼看不到頭。
我哭自己沒有家,最無助的時候都不知道自己要去那里。
我哭自己那六七年的經歷過的所有的所有。大學期間以及畢業后,我很幸運談過兩次戀愛,但是因為各種各樣的我窮又沒希望的原因分手了。如今數十年過去了,想起來自然有點甜,如今那些人還好吧,孩子又在哪里念書或者工作?
……
后來,我找了一家小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