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了中午的時候,霍剛才算是趕到了鐵礦所在的位置,如果不是玉門之靈給霍剛有標識的話,霍剛想要自己找到也不容易,之前盧峰他們過來也是由之前生活在附近的突厥牧民帶過來的。
這里的環境就不像是伊吾以及現在的陽關附近那么好了,整體而言,這里也算是有草地,也有水,不過水源不算是太豐富,但是吃喝以及煉鐵之類的暫時來說是足夠使用了。
但是霍剛在考慮自己是不是要將這里鐵礦石運送回工業城在開始冶煉,因為附近來說,想要大規模的養活人口是比較難的,而煉鐵的話,需要的工人并不少,那么這里的水源還真的有點不太夠。
綜合考慮的話,如果在這個地方單純的只是挖掘鐵礦,那么將鐵礦石運送到工業城,在工業城開始冶煉的話,首先,鐵礦這里的工人數量會下降很多,這里沒有大的工地,也沒有工業用水,水源肯定是足夠了。
其次,運送到這個方向的糧食可以由返回這里拉取鐵礦石的馬車就可以直接攜帶過來,糧食的消耗數量不多。
這里的人越多,糧食的數量就會消耗的越多。
但是缺點也有,首先就是煤礦的問題,煤礦距離鐵礦這里騎馬大約也就是半天多的時間就可以趕到,但是如果煤礦也運送前往工業城的話,那距離就有一些遠了。
不過這里面就有一個最大的優點,首先安全問題就不用擔心了,霍剛可以集中兵力保護,真正的秘密都將放到工業城,其次,有利于人力資源最大化。
這個時代不管任何工業都是勞力密集型產業,將這些產業集中起來,那么工業城周圍的那些突厥人都將會有工作可以做,那么霍剛的糧票計劃就有了執行的辦法。
其次,工業城和陽關距離很近,陽關距離玉門關也很近,玉門關是必須要修的,因為這關系到玉門之靈。
那么將這些全部都整合起來的話,霍剛最后還是決定,將所有的物資都運送到工業城進行集體的建設。
不過鐵礦這邊自然也不會什么都不建,這里將會建設第一批的水泥房屋。
因為這里的條件相對而言比較惡劣,所以霍剛決定在這里建設第一批水泥房屋,煤礦的附近本身就有居民聚集點,那么在煤礦工作的話,就不是那么難,但是鐵礦這里,周圍原本只有幾個突厥小部落,而這幾個部落現在因為霍剛的原因都已經遷徙到了霍賜河附近。
這就導致整個鐵礦周圍簡直就是荒無人煙,那么這里就必須要建設起來了,當然建設水泥房屋也不是現在,反正天氣逐步的開始熱了起來,住在氈帳里面已經不冷了,所以暫時不需要蓋房子。
水泥方面的產量現在已經起來了不少,但是水泥這東西,自然是越多越好,產能永遠都跟不上使用量的,整個工業城燒制水泥的窖爐已經建設好了第11個,而整個窖爐的改良也進行到了第三代,第一代窖爐是按照燒制生石灰的爐子來建設的,唐代已經有了完善的燒制生石灰的經驗,所以剛開始自然是按照這個來建設。
第二代就是初代的燒制水泥的爐子了,第三代就是目前最新的,已經不能算是單純的燒制水泥的爐子了,它已經由楊老五以及一些工匠進行了集體的商量改進,就是將燒制水泥和研磨石灰石礦等大型磨坊都做成了一條流水線。
這也是從霍剛提出來的流水線作業想到的。
不過第三代的窖爐目前只有一個,大部分都是第二代的,但是即便如此,整個工業城目前每天可以燒制水泥大約為一噸。
理論上的產量可以達到10噸左右,主要是礦石研磨跟不上,因為石磨打磨非常的費勁,而石磨在研磨石灰石礦以及水泥的時候,雖然磨損的幅度并不大,但是禁不住一天連續不斷的進行研磨啊,哪怕這石磨的直徑很大,但是一天的產量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