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竹林港,此刻逐步完善擴大的港口之上,隨著幾聲巨大的汽笛聲,霍剛剪短了手里面的紅色綢布,周圍立刻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此刻出現在霍剛面前的是五艘巨大的貨船。
這是大漢完成的第一批純粹的鋼鐵戰艦,跟前面幾批下水的鐵甲艦不同的是,這一批總計五艘貨船全部都是真正的現代鋼鐵戰艦,它們全部都采用了精鋼制作而成,它們的最大排水量達到了一萬二千噸。
總長約132米,寬22米,滿載吃水深度為9米,滿載貨物量為7000噸,船上成員只需要120人左右。
它們有點像是后世的散裝貨輪的整體布局,唯一不同的是,在巨大的煙囪之外,它們保留了兩個主桅桿,同樣是鋼鐵桅桿,如果動力完全損壞的話,可以依靠船帆來前進。
不過速度就非常的感人了,哪怕是順風滿帆,估計速度也就是五節的樣子,這還需要是空船。
只是這個設計主要是為了讓船只在動力損壞的情況下可以有一定的移動能力,而不是原地等死。
因為這五艘船只在設計之初就是為了探索海洋以及遠洋設計的,所以他們的貨倉進行了周密的設計,如果7000噸物資滿載的話,他們的最大航程可以達到8000海里,也就是一萬四千公里,在維持這個數據的情況下,還可以裝載大約2000噸的其他貨物。
這個航程幾乎已經從紫竹鈴港出發,然后繞行好望角橫渡大西洋,然后抵達南美洲了。
不過前期肯定不可能這么走,為了保證所有船員的安全,霍剛已經做出了規劃,從自紫竹林港滿載出發的話,他們一路從西洲島,亞丁島,然后前往好望角,沿途中在馬達加斯加島嶼上面設立一個補給站點,然后繞過好望角之后,在后世的納米比亞位置再設置一個補給站點。
這兩個站點最大的用處就是存儲燃煤,畢竟去了南美如果沒有燃料的話,到時候怎么返回?
而馬達加斯加島嶼已經被軍方發現了,目前他們已經向那個島嶼上面運輸了大約三萬噸標準煤。
而現在這五艘戰艦下水之后,它們可以一次性從紫竹林港出發,前往馬達加斯加島嶼,接著返回的話,一次每艘船可以大概運送2000噸標準煤過去。
千萬不要覺得這個數字少,五艘船一次就可以運送大約一萬噸,而這些船只在滿載,經濟航速的情況下,可以達到12節的速度,大約來回25天的時間就可以運輸一萬噸標準煤過去。
到了今年過年的時候,就可以大概運送六七萬噸,加上已經存儲到當地的煤炭,大概有接近十萬噸煤炭。
十萬噸煤炭大概就可以支持后續的遠航了,按照大漢的計劃,五艘船到時候從馬達加斯加補充足夠的燃料,然后五艘船外加十艘帆船一起前往大西洋方向,大概在前進7000公里之后,十艘帆船外加一艘鋼鐵貨船將會騰空自己船上的船艙,給剩下的四艘貨船布滿燃料。
從馬達加斯加繞行好望角,然后到南美大陸最東段也不過9000公里,前行7000公里之后,剩下的四艘船的航程還有一萬四千公里,而他們距離目標只有2000公里了,到時候的煤炭足夠他們探索南美,將霍剛所需要的物資攜帶回來,然后開始返回。
就算是走了冤枉路,燃料不夠也不要緊,按照規程的路途,他們返回的時候,將會橫渡大西洋,然后靠著海岸前進,在發現路程不夠的時候,可以將燃料集中到一艘船,返回馬達加斯加,接著帶領船隊過來救援。
其實不管怎么說,燃料肯定是夠的。
而且遠洋船隊在探索的時候,其他的船隊必然也會連續不斷的向那邊運送煤炭,甚至有可能第二補給點也已經開啟完畢。
不管怎么說,這個事情肯定是要做了,因為有很多物資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