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宮后,會讓李德功送點補品過來,你讓寧兒不要省著。”
“我替寧寧謝謝未來的爹。”
“哎呀,寧兒也是我女兒,我自然是要寶貝著的!我宮里寶貝多,留著也是浪費,還不如用得其所。”
姜濟瀛大手一揮,說得豪氣無比。
蕭祈看了他一眼,和太子對視了一眼,太子微微勾唇,“我東宮也有些好東西,我自己一個人也吃不完,改日我讓人送點過來。”
“我替寧寧謝謝未來的哥哥了。”
“哪里,都是親戚。”
三人互相對視一眼,結(jié)束了在書房里的話題。
姜濟瀛帶著兩個兒子,最終是在王府用完午膳后回去的。
蕭風嶺陪了他們一個午膳,雖然他的午膳只有一碗粥。
——
太子姜云翊遇刺的事情明面上沒幾個人知曉,但大家都知道,太子的身體更不好了,一連幾天都沒有露面去上朝。
而那件事情,背地里,姜濟瀛還是讓人調(diào)查著,時刻關(guān)注著動靜。
生活似乎回到了正常的軌道,可姜濟瀛卻像打了雞血一樣,每天讓李德功送一樣?xùn)|西到鎮(zhèn)南王府來。
太子那里倒是沒有皇帝那里有錢,不是天天送,而是幾天送一趟,不過,在平凡人的眼中,也是天價的寶貝。
起初逢寧還親自接一接李德功,可后來他天天來,逢寧就不去了,她嫌煩。
與其和李德功大眼瞪小眼尬聊,她還不如多花些時間練武,或者多做些藥丸出來,以備不時之需。
再研究研究療養(yǎng)身體的方子,把太子那破銅爛鐵般的身體調(diào)養(yǎng)得好一點,以免姜濟瀛以后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
日子就這樣一過便是二十幾天,進入了四月,
逢寧的武力值回到了巔峰時期的七成,身體感覺也更輕盈了一些。
姜濟瀛的生辰在四月二十六那天。
南疆使臣是在四月二十那日到達帝都的,姜濟瀛特地派了禮部尚書前去城外迎接他們,并將他們安排在專門讓各國使臣來訪所居住的四方館內(nèi)。
這段時間,逢寧隔三差五就替自己扎幾針,可卻沒有一點記憶要恢復(fù)的跡象。
她翻閱了很多醫(yī)書,連宮里也時長送醫(yī)書出來,可她翻遍了,也不能找到癥結(jié)。
她的腦袋一片空白,就好像那過去的六年不曾存在過。
可逢寧知道,她真真切切經(jīng)歷過那些,她身上的疤痕就昭示了這一點。
南疆使臣到達帝都的第二天,逢寧恰好要去逢安府上給閔新蓉診脈,晚上,皇帝給南疆使臣辦了接風宴,蕭祈作為武將第一人,自然是要過去的。
逢寧卻不用去,但姜濟瀛壽辰那天,她是必要過去的。
下午,睡了午覺,逢寧收拾了東西,帶著萍兒一人去逢安府上。
二管家把馬車準備好了正等在門口,逢寧出去的時候,二管家在門口送她,她回頭叮囑,“爺爺那邊二管家多上點心,和大管家一起督促爺爺吃藥。”
蕭風嶺年紀大了,小孩子心性得很,吃藥全靠哄,跟孩子一樣。
二管家應(yīng)下,很是恭敬,“世子妃放心,我會和大哥一起,看好王爺?shù)摹!?
“嗯。”
二管家名叫蕭漢旬,是大管家蕭漢垣一母同胞的親兄弟,兩人一直跟在蕭風嶺身邊,這么多年了,依舊忠心耿耿。
逢寧上了馬車,二管家目送馬車離開后才轉(zhuǎn)身進府,他要去和他哥再見見,商量一下今天怎么哄王爺。
另一邊,有一行人也正好從四方館出來,目的看來就是要去街上逛逛,領(lǐng)略一下大魏帝都的風土人情。
逢寧出門的第一站沒有先去逢安府上,她先是去了和善堂,想要將自己最近研制出來的藥丸送去和善堂看看能不能在他們店里寄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