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如何能夠認識陸遜。
當諸葛亮說出陸遜之名,他瞬間感覺腦袋一頭霧水。
走南闖北這么多年,還沒聽過,哪個叫陸遜的。
而且為什么,劉玄還要專門為他停留?
“陸遜表字伯言,江東高門出身,其先祖陸叔盤,官居城門校尉,先父陸季才,官居九江都尉,從祖父廬江太守陸季寧。
劉君不知何處得知此人,稱其有濟世安邦之能,想為主公攬下此等俊杰,初見之時,因其家為當年孫策攻取之時多喪。
故而拿言語刺激陸遜,時期與孫權互生齷齪,從而好為主公截取……”
諸葛亮將自己知道的,全部合盤拖出。
“只怪備無能,無法使賢才來投,還使劉君為我如此操勞……”說著說著,劉備感動不已。
其實劉備的話說的不對,劉備不是沒有大才投靠他,是他沒有地盤,經常盤桓他地,所以人才都流失了。
到現在為止,劉備麾下內部舉薦的,他自己親自去請的,也就諸葛亮、劉玄,其余的都是主動投靠。
但是他是真的沒享受過,自己麾下為他勞心勞力,尋找人才,招攬人才的事情。
當然,歷史上,不久之后,他就享受到了。
“主公言重了,借用劉君之言,所謂‘食君之祿,分君之憂,忠君之事’乃是我等臣屬本份而已!”
“食君之祿,分君之憂,忠君之事!善!”
人主最喜歡聽的不就是這句話?
ss,都是這種想法,何況封建君主?
他們就更喜歡忠心、懂事的臣子。
有無才能不重要,只要忠心,就能節節攀登!
“劉君讓我告知主公,可遣子龍帶百員將士,停留江上,隨時準備接應。”
諸葛亮想起劉玄的交代,就向劉備說了一句。
劉備自然也知曉,事情重要性,遂點頭“好,待子龍來后,我便遣他前去,迎接顯圣先生!”
待到劉備麾下文武全部到齊,劉備按照先前劉玄所說,不打折扣的安排了,所以人員就位,就等著大戰一出爆發。
而柴桑這便,劉玄每日按照計劃,偷偷潛入陸遜府上,和陸績、陸遜二人談天說地。
從三代說到如今,從儒家說到計然家,從制度說到躬耕,從軍事說到文化。
總之無所不談。
三人也是相見恨晚,甚至有時談的開心,二人不讓他走,晚上抵足而眠。
當然,期間少不了劉玄為陸績、陸遜二人,灌輸劉備仁義之君,當世圣主,孫權志大才疏,疑心甚重,暴戾害民這樣的觀念。
在劉玄的灌輸之下,二人對孫家,越來越疏遠,對劉家卻是越來越向往,但卻一直沒有說,要不要投靠劉備。
估計也是擔心家族問題。
有著家族牽扯,二人不好隨之而去。
“伯言兄、公紀兄,玄明日將從柴桑南門而走,返回夏口。我與二位一見如故,只是天下無不散之宴席,值此一別,此生恐無相見,還望保重!”
說罷,劉玄還滴出幾滴鱷魚的眼淚。
二人還道劉玄果真不舍,遂也跟著眼紅哽咽道“我叔侄二人也與劉君不舍,只是奈何……唉……”
“告辭!”說罷劉玄又從后門逃走,返回館舍之中。
“如此大才,卻偏偏天各一方,惜哉!”
望著劉玄走去的背影,陸遜長嘆一聲。
連日以來,在劉玄苦心經營之下,三人感情那是噌噌噌往上漲,如今離別如何能夠舍得。
陸績也跟著陸遜說道“天下無不散之宴席呀……”
是日孫權府上。
孫權看著下首,身縛繩索,跪在地上一人,臉色陰沉問道“你是劉備部將?”
“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