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軍糧,還是需要整個北方陣營,集體努力屯田。
如今數十萬脫產將士,每日消耗就是個天文數字,拿什么供應?
這點曹操自然清楚,可是浪費這么多糧草,眼看著即將被自己擒拿的孫權、劉備,就這樣逃過一劫,他如何甘心?
且如果明年再返,到時候劉備、孫權已經乘機做大,再剿滅起來,可比現在要麻煩不少了。
這些天曹操思前想后,劉備是出了樊籠的猛虎,一旦放虎歸山,則后患無窮。
劉玄有句話說的對,劉備和他是一樣的人,是他一生的大敵。
“退兵之事勿要再議,諸公且道如何擊敗聯軍!”
所有利弊權衡之下,曹操依然選擇固執己見平定江南,攜大功返朝,威加宇內。
“既然明公決意平定江南,當務之急,乃是讓將士可在江中安穩操練,臣等北人,不知水戰,如之奈何?”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
這些北方大將、謀士,可以在北方揚威邊疆,平定四方,但對于水戰,卻只能抓瞎。
水戰不是陸戰,是個將士只要會提刀殺人,就可以。
水戰的要求明顯就多了,劃船、配合、風向等等,不是阿貓阿狗伸手就來。
而如今曹軍的水軍統領,都是剛學不久的新生,唯一算得上老手的蔡瑁、張允,還因為新降大家多有排擠。
如何能夠,跟常年混在江東的周瑜麾下將士比?
就是劉備新練的水軍,也比曹操大軍強上不少。
曹軍將士連起碼的,船上站立都不行!
一陣江風襲來,江面波濤洶涌,船停在水面,隨著濤濤滾動,而變得搖擺不定,將士動輒暈船嘔吐。
就這樣的陣容,還拿什么和人家對打?
曹操雖然有了計算,但是并沒有拿定主意,也想聽聽其他人的方法,于是問道“諸公可有人助將士,不收江水顛簸?”
程昱低頭猶豫一番之后,抬頭道“昱有淺見,不知可行否!”
“仲德計將安出?”
“數日前,臣出營找左近民眾詢問荊州尋常天氣,與江水漲退等狀況。
走至一漁夫家,見幾個小兒,用小竹截至寸長,然后以繩索并排系緊,尋得一個水潭,將竹排放在水中。
臣便思,是否能將船同樣如此,一旦并聯,從而眾船一起受力,即使有顛簸,也不至于如單船那般顛簸。
不過細思之后,臣便作罷!百舸首尾相連,固然可使將士如履平地,勢不可擋,不受顛簸之苦,可一旦戰事不利,進退失據,不當為法!”
這個方法程昱剛開始,覺得眼睛一亮,細思過后就覺得不行。
所有事船連在一起,自然勢不可擋。
但是一旦戰事發生意外情況,所有船連在一起,連轉彎都難。
這種只能打順風,不能打逆風的方案,當即在內心將他開除了。
所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隅,不謀大勢者,不足以謀一時。
做大事者、成大業者要有戰略眼光,登高望遠;要有大格局,大手筆。
這種只能一時之利,遺禍萬千的方法,自然也就當場否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