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人兵馬,如果真和金璇、韓玄、趙范、劉度內訌,不見得就能討到好處,劉備為了保險起見,就下令四人暫時不要計較。
真有什么事,等到眼下動亂完畢之后,在做計較。
“喏!”四人再次點頭回應。
“如此爾等速速前去,恐晚為江東之人先!”
江東軍可不像劉備,兵力早就分散,他現在除了先前夜間,因廝殺而傷亡士卒,以及鎮守后方士卒,麾下仍有萬余。
固然周瑜、程普有許些不合。
但眼下這種時機,必然會合力一處,見曹操遁跑,江陵一時又難以攻下,百分之九十可能,會分散兵力,奪取諸地來補充損失。
反正一時半會,江陵無法攻下,與其僵持浪費時間,不若將視線擴展,擁有在荊州立足之機。
“主公保重,臣等告退!”四人也知事態急迫,于是也就沒有繼續拖延下去,急忙告辭。
素來少言寡語的劉備,今日算是開了先例說了這么多話,四人話后也僅僅只是微微頷首,目送他們離開烏林。
四人點將完畢之后,諸葛亮等人見曹操敗退,劉備等已在江北站穩腳跟后,也就渡船橫跨長江而來。
劉備見諸葛亮正好來了,即上前道“孔明來的正是時候,卿自按照劉君所書錦囊在此安頓,孤當起兵前往江陵,助周郎一臂之力!”
此時諸葛亮卻是一頭霧水,他不明白劉備所說的劉君是何人,畢竟劉備自己都因為忙著抵御曹操,將錦囊之事忘記,也就理所當然,沒有與眾人提及過這件事。
諸葛亮雖然猜測可能是劉玄,但是劉玄遠在北方,怎么可能會有手書給劉備?
劉備好似看出諸葛亮疑惑,遂將寫滿字的葛布交于其手道“此劉君昔日北上之時所留錦囊妙策,言曹操兵敗之時,可拆此囊助我。孤因拒曹大事故而忘之,未與諸君提及,今日方才想到!”
諸葛亮恍然大悟,只是沒想到還有錦囊留書一說,難不成劉玄真有天策地算之能?遂饒有興致的看了看葛布上面的字。
良久之后嘆道“忠義如劉君者,當世尚有數人,而如劉君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能者,亦有留文成侯,倘若雙全者,古今鮮矣!
若非此人好用毒計,不用仁道,蓋古之圣賢,何以加焉?”
諸葛亮一番吹捧之言,劉備其實覺得太過了,除了治理瘟疫的手段,是當時之人不曾用過的,基本上都是按照可能性預測。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能比張良,簡直太過吹噓了。
但兩者全據,的確也是歷史少有的。
當然,最讓劉備注意的,還是最后一句話……
對呀!
如果劉玄不用毒計,有足夠的仁心的話,那不是第二個王莽?
忠、孝、仁、義、禮、智、信、能,八項全能,全方面完美毫無破綻。
然而這不是古之圣賢的標準?
這不是意味著,劉玄是一個圣賢再生?
那劉備又拿什么鎮壓劉玄呢?
或者把眼光放長點,他的兒子能否運用得了呢?
他麾下之人,會不會想西漢末年朝臣,為王莽上位添磚加瓦呢?
這一切皆猶未可知!
所幸的事!
劉玄有缺點,那就是為人有時太過陰毒,必然不會受多數清流待見……
諸葛亮見以往素來皆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劉備,這時面色變幻無常,開口問道“主公有何事在心中?怎臉色如此難看?”
“無事無事,我已答應降卒、俘虜,如若走者,與三日口糧放其歸還,如若留者,授地耕種。
至于染病將士,孔明可按照劉君所書治疫即可,孤需速速趕赴江陵,此間之事盡托卿手!”
被諸葛亮一席話驚醒的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