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劉玄料想不到,程昱已經開始謀劃,而且上為了避免出現意外,上了層層保險。
先封劉琦為荊州牧、鎮南將軍,也就是表明,劉備永遠是客軍,荊州跟他一毛錢關系都沒有。
總不見得,劉備一個州牧、左將軍還要受劉琦一個后輩差遣吧?
如此兩虎一山,必有一爭!
即使兩人不反目,另一套保險再次發揮作用,封周瑜南郡太守,也就是名正言順的南郡長官,反觀劉備,卻什么也沒有。
如果周瑜沒有南郡,那他的南郡太守還有什么用?
從而意味著,不管哪方面,周瑜必奪南郡不可!
緊接著,第三套保險發揮作用,如果劉備入朝,那根本不用在怕,劉備不入朝,就是逆賊,天下共擊之!
這種手段堂堂正正,乃是陽謀!
無論劉備怎么選擇,他永遠都是錯!
這也是,曹操迎劉協之后,唯一的好處,也是最大的好處!
曹操每一道政令,都代表的就是正義。
曹操聽后若有所思,但還是有些不解“如若三方攝于孤威,一時不敢相互蝸角,如之奈何?”
曹操可沒有傻到,真的以為三方會因為這點事情,就一定發生內訌。
萬一不內訌,反而共同發展,對于他而言,并非是什么好事。
經此一役,曹操明白,如果想要打敗這個弱弱聯合,恐怕也沒有那么簡單。
北方不崩潰,南方很難會發生大舉動火并,充其量就是互相齷齪而已。
“主公明查秋毫之末,臣不如也!
不過無須太過憂慮,劉備非尋常甘于人下之輩,孫權也非尋常之人,兩人居于一地,早晚必定相爭,不過是時間問題?!?
程昱先是吹捧曹操一番,隨后娓娓道來,而且一語中的,斷言孫劉兩方早晚內訌。
事實也如他所言,歷史上若不是周瑜死的早,讓計劃終止,由魯肅加強了孫劉聯盟,根本不需要到白衣渡江才互毆。
事實也證明,程昱的眼光是對的,只不過因為意外,所以沒有達到他說的境界。
這是意外,不關眼光。
程昱頓了一下又道“主公雄踞中國,無須懼蕞爾小域,益州劉璋、交州豪強、荊州蠻夷圍繞荊州,劉備想要立足,并非易事。
待明公解決后顧之憂,以浩浩蕩蕩王者之師,南征劉備并非難事。
且只要襄陽、南陽在手,劉備欲圖中原,也不過是日思夜寐罷了,根本無力北伐。
反而丞相更需謹防孫權,恐其心生歹意,伺機在揚州尋得立足之地,從而擴充實力。
如果明公依然憂慮,更需早些班師,待明年再次南征,解決劉備。而非在此妄送性命,屆時何談天下?”
在程昱看來,劉備即使拿下南郡。
那也是也是攝政王下水——越陷越深。
北邊有襄陽重城卡死,南方有周瑜虎視眈眈,東方有交州豪強、荊州蠻人,西方有劉璋橫距一方,根本無法擴展。
如果曹操在此徒耗時光,從而導致孫權突然襲擊揚州,或是在這里身死,那么一切的擔心都是瞎擔心。
只要曹操死了,那么不是曹家、夏侯家乘亂奪權,就是劉協乘機崛起,或是孫權、劉備等諸侯,乘機北伐成功。
無論哪一種,他曹操這一支,則永遠會被遺失在歷史長河。
所有的心里抱負,最后終究歸于隨著大亂,煙消云散。
程昱的話直接戳中曹操內心。
哪怕他有再多不愿,他也很難拒絕關羽的決定。
畢竟主動權不在他手上。
關羽不但占據地理優勢,而且曹操還不知道,關羽在此地埋伏多少人馬。
更重要的是,他麾下的兵馬饑寒交迫,空有幾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