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以益州作為基礎點,出兵北伐跨越雍涼,橫掃天下。
要知道當世大多數人,面對盛極一時的曹操,都選擇避其鋒芒,分南北而治,暫且茍安,伺機北伐。
而他則直接建議出蜀,北伐中原,以關中、涼州作為根據地,而非是以益州天險自保。
北伐一時暫時他也就聽劉玄說過,至于隆中對,劉備卻一直沒有透露過。
單論眼光而言,這番見識要比當世許多人強上不少,畢竟魯肅也只是說,竟長江之極。
當然其中操作性,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君蘊大才,羽本欲收復夷道、臨沮、佷山、秭歸諸縣,然恐曹仁來襲,故而一直未動,今請君勿辭疲勞,領兵代為收復,不知君意如何?”
雖然關羽麾下有萬人,但對于夷陵文武反復之臣并不放心,所以哪怕關羽想要收復其余地方,但一直并沒有動手。
他怕自己出城之后,曹仁譴兵前來,夷陵文武再次歸降,不但城中將士可能盡折,還毀了他的原先計劃。
而今襲肅不僅率眾來降,而是從談話中,也能看出其不凡之資,當即決定讓襲肅帶兵收復。
襲肅哪里知道關羽這么信任他,剛一歸降便愿將麾下兵馬托付在他手上,沒有絲毫懷疑他會篡奪關羽兵馬,再次投靠別人。
而且對于收復佷山、夷道、秭歸、臨沮這些地方,可以說是送上門的功勞。
這些地方基本都是人心未附,一直都處于自治狀態,一旦襲肅領兵前往,不說傳檄而定,其實也廢不了什么功夫。
蓋因他來時,曾路過諸地,這些地方守備與夷陵基本一般無二。
這一切都是歸于曹操忙于征討劉備、孫權,又沒有將劉璋放在眼里,抽調大量兵馬南征。
故而每個縣城能有五百將士,就已經燒高香了。
別說帶著關羽麾下大軍,就是他自己麾下將士,真要拼命打,收復一個縣都有可能。
這種信任足以讓襲肅感動不已,當即轉身正面面對關羽行禮“在下新降,但得將軍如此信任,將軍但有差遣,肅無所不從耳!”
關羽滿意的點點頭,大贊“善,有襲君相助,吾無憂矣!”
關羽之所以如此信任襲肅,不僅是因為現在手下無人,襲肅又對他胃口。
更重要的是,當初曹操南下,襲肅沒有歸降曹操,當關羽一平定夷陵,他就馬不停蹄,帶著麾下來投靠。
可見其人,并非是曹操一伙之人。
至于說來騙取他的兵馬,然后好自立一方,關羽覺得只要不是腦癱,沒必要這么做。
關羽兵卒遠勝襲肅兵力,一旦襲肅有任何不軌行為,當即身首異處。
襲肅斬釘截鐵道“既為豫州之臣,當效死命!”
“襲君先率領我軍五千,收復各地,在下坐鎮夷陵,防備周郎、曹仁!”
關羽可是深深記得劉玄說過,曹仁、周瑜可能會因為夷陵發生一場大戰。
雖然事態已經與劉玄預測的有些出入,但避免關鍵時刻掉鏈子,他還是決定親自坐鎮。
襲肅雖然不知道,這和周瑜有什么關系,但轉念一想,孫權和劉備終歸只是合作,防備點總是好的。
于是俯首道“在下領命!”
新得五千士卒,襲肅如何不欣喜異常?
若非他歸降劉備,可能這一輩子都不見得有機會能夠統領五千人馬。
“君且自去,功成之日,主公必有厚賞!”
“微末之功,不敢討賞!”這點即使關羽不說,襲肅心中也有數。
在劉備窮困之時率眾歸降,又一人收復諸縣,以劉備的名聲,不可能不賞。
說罷二人挽手共同跨進縣城。
收復各地一事,根本不急于一時,襲肅遠道而來,關羽勢必先要為其洗塵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