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劉玄的建議,張昭還是頗為意動,而今劉備大勢已成,來日即使不稱帝,也是一方霸主。
與之有絕大好處,萬一劉備北伐成功,從而定鼎天下,張家依然可以憑借外戚身份,繼續鐘鳴鼎食。
如果劉備早衰,張昭自己在江東,依然是處于不敗之地。
這個姻親對他而言,乃是穩賺不賠的事情。
而且僅僅只是一個孫女,實在是惠而不費的天大好事!
是故張昭聽到劉玄如此肯定,當即拍板“善!便依足下所言,我愿在魏侯面前替沛侯美言,不過成與不成,在下不能保證!”
他雖然屬于江東重臣,孫權對他也信任有假,不過于此事而言,根本不能打包票,更不能為了區區蠅頭小利,把自己都送進去。
劉玄自然也不會認為張昭能影響孫權決定,更不會認為張昭一句話,就能讓孫權改變主意。
他需要的是,張昭配合劉備的話,在孫權心中產生一定影響,從而左右孫權決定,繼續拖延著時間!
時間拖延越長,對劉備而言,乃是最有利之事。
反之如果孫權執意囚禁劉備,然后襲奪荊州,必然會給荊州帶來很大麻煩。
或者魯肅根本不取南郡,而是取周邊位置,然后圍點打援,必然會讓荊州元氣大傷,從而導致北伐襄樊、西進益州的計劃從此流產!
“張公說笑了,以足下江東威望,良言相勸,魏侯豈有不應之禮。
不過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若事有不諧,然子布已然盡力,在下豈敢怪罪于公?”
心中雖然根本沒打算孫權能被張昭說動,然后放劉備西歸,但也不能明著說。
一旦說了,那將前功盡棄!
是故劉玄而是換一個方式,如果不成是天命,而非張昭不盡力。
當然,同時也給張昭上了一個籠套,那就是盡力!
張昭同樣也能聽懂弦外之音,于是點頭答應“此事當盡力耳,然請此事非在一時,還需等待時機,足下切勿心急!”
“在下靜待張公佳音!”劉玄也沒想過張昭會迅速辦成,又豈會心急?
“告辭!”二人既然已經達成共識,自是不必再深談下去,是故張昭及時提出告辭。
劉玄卻一把拉住張昭,將手中書籍交到張昭之手,語重心長的說“玄嘗聞《詩經·小雅·鶴鳴》有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望公以此書,早日撰出巨著,直追董子!”
“安敢望此,昭竭力耳!”張昭接下書籍,感慨萬千,緊接著拱手一一道別“告辭!”
“玄恕不遠送!”劉玄執禮相送。
待到張昭走后,劉玄又將孫山找來,對其吩咐“中狼且收拾一番,這里有兩封書信,一封交給長史,另一封回到荊州后,自己拆開!”
“若仆走,日后何人護佑家主左右邪?”孫山一想到自己走后,便只留劉玄一人,心中遂有不安,于是便有此言。
此次南下,劉玄便自帶孫山一人,如果他走后,則劉玄必然無人照料起居,這樣孫山如何肯答復。
若是其他地方還好,可如今乃江東之地,誰也不能料定,就沒有危險。
劉玄搖搖頭笑道“中狼且自去,待汝走后,我便前往主公住處,如此一來相互照應,必無大礙!”
其實話說回來,劉玄對孫山并無大恩,然孫山僅因其養父為劉氏家臣,自劉玄返回荊州之后,便一直服侍左右,不離不棄!
如此忠心,何人不喜?
不過眼下劉玄手上尚無幫手,也只有遣派孫山來做此事!
聽到劉玄如此說,孫山這才安心,遂拱手道“還望家主小心為上,勿要弄險!”
他可是知道劉玄一路一來,經常有著頭腦發熱,就跑到鋼刀尖上跳舞。
譬如當初斬殺以吳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