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劉封質問,劉玄并沒有回答,而是看了看劉備,隨后不在言語。
氣氛一時間陷入了尷尬之境,劉備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臉上略帶愧疚之意。
先前點兵之時,劉備授劉玄執掌軍紀,如有違禁者,斬,任何人不得阻撓。
可眼下第一個犯禁的便是劉封。
而劉封是他的義子,這讓他如何能夠殺得了手?
可如果不處罰,那么劉玄則威信掃地,恐怕也就無法勝任執掌軍紀一職。
即使劉備有心維護,可也無從說起。
首先劉封不該在劉玄下達軍紀之后,立馬提出反對意見。
哪怕有,那個也是私下諫言,而不是大庭廣眾,三軍將帥眼下,質疑劉玄的決定。
劉玄之法,是嚴苛!
但并非無理取鬧!
當初烏林一戰,劉備不但沒有殺俘、殺降,反而善待對方,最后一舉收獲無數將士。
雖然暫時性劉備后方吃緊,差點就被這些人給吃窮,但今歲收成之后,劉備治下瞬間府庫充盈,足夠備戰北方。
不然想要在今年發動戰役,顯然是癡人說夢。
至于因為劉備沒有殺,反而給糧送歸的將士,也在北方掀起戰亂,各自占山為王,劫掠官府為生。
由于山賊基本占據是險要高山,易守難攻,讓曹操麾下疲于奔命。
而且因山賊禍害北方,哪怕是用力剿匪,也是按下葫蘆浮起瓢。
關中、河東、并州、幽州、豫州、兗州、徐州等地都發生不大不小的山賊暴動。
當然,這些終歸是手無寸鐵的山賊,哪怕再多也影響不了大局,反倒是夏侯淵、夏侯惇、曹洪等人屢歷戰功,不停封賞。
還有曹操得知曹丕獻策有功,被加五官中郎將,也參與其中,屢立戰功,頗受曹操深愛。
雖然并沒有給大局帶來什么改變,但是由此足以證明,劉玄的善待俘虜、降卒是正確選擇。
可劉封不管三七二十一,當場就對劉玄的禁律表示不妥。
即使處罰也是理所當然!
而且劉玄非常給劉備面子,并沒有直接動刑,而是交給劉備自己決定。
不過劉玄此舉,其實就是把皮球踢回劉備腳下。
諸葛亮見到劉備臉上,一會為難,一會愧疚,當即拱手而道“劉將軍目無法紀,按律當處以斬刑!”
劉封當即大呼“此綱紀亂用職權,此罪如何在我?不然,可詢問三軍將士,是否與吾……”
“放肆!”縱使素來喜怒不形于色的劉備,在此刻大聲呵斥劉封,然后臉色陰沉說道“此軍國大事,豈容小兒輩在此置喙,叉出去,按律斬!”
“主公且慢,劉鎮蠻雖觸犯律令當斬,然三軍未發,先斬大將恐有不吉,不若先記此過,允其戴罪立功,明公以為然否?”
諸葛亮深知劉備并不想殺劉封,此言只是做給三軍將士,以及劉玄看。
但若無人阻止,則處于風口浪尖的劉封必死,劉備以后想起這件事,說不定還會怨恨劉玄,將燙手的山芋遞到他手上。
然而劉封此人,雖然剛猛勇武,但身份極為尷尬,故而劉備軍中上下,并無太多摯友。
反之劉玄,素來行事恭敬,禮敬諸人,如此眾人自然不會甘冒違禁,幫劉封說話。
可在座的,有幾個不是人精?
聽到諸葛亮這么說了,當即會意附同“臣等以為,長史之言大善,明公當從之!”
但劉備臉色依舊不見好,而是陰沉道“孤以將軍紀之事托付綱紀,此當詢問顯圣,非吾也!且此獠如此無視軍紀,不嚴懲何以統帥三軍?”
劉玄見到事情已經差不多了,點點頭“長史所言極是,劉鎮蠻雖觸犯軍紀,念其初犯,當先記下,主公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