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之慘烈,非親身踏足者,此生難以體會……
可戰爭便是如此,不用他人性命疊加,永遠不可能成為一名將領。
而與攻城戰,則更甚也。
說到此處,劉備又一次開始打退堂鼓。
當然并非其不忍將士有損,而是單純的不想在此時北伐。
眼下孫權態度左右搖擺不定,在此時撩拔曹操,絕非好事。
如果此時拿下襄陽,則意味著與曹操兵力正式接軌,恐怕襄陽也會如合肥一般,成為曹操數次光臨之點,遂試探問道“不若我等就此班師,待下次帶足投石機、臨沖車、井闌、撞車等再來攻城?”
關羽聽后眉頭微皺,然后說道“主公萬萬不可如此輕易退卻,兵法云‘視卒如嬰兒,故可以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
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
此依然喪失無數將士性命,如何能夠半途而廢?
以明公之能,則將士足以效死命矣,今初見喪亡,便欲退卻,則殞命之士,何其不幸。
伏望主公英明天祚,必有洪福降臨,破此小城,只在旦夕之時,何須因不仁將士,而壞將士負命邪?”
關羽雖然體恤士卒,但絕非什么不知輕重之人。
眼下沙場征戰,死傷乃是難免之事,如果此時不戰而退,那已經死了的將士,豈非白白送命?
關羽一番話,在場所有人都微微頷首,表示同意。
此刻退軍事不可能退的,畢竟大家已經定好行軍計劃,而且將士也已經為攻城捐獻了自己的性命,如果此時退兵,無疑是給沉重的士氣,來一記重錘……
劉玄低頭思索一番之后,抬起頭道“主公是想退兵,還是不想見到將士因攻城有損?”
“自然是不愿見將士無辜慘死!”劉備自然不會說自己不想打。
那樣三軍將士,則會認為此主不可托付,枉顧將士之命。
“既然如此,臣有拙計,或可破賊!”劉玄滋溜溜的眼珠子,遙望著對面城池,閃過意思明睿。
“計將安出?”劉備頓感吃驚,沒想到素來自稱不會軍事的劉玄,居然有力助他破賊。
而且以劉玄行軍時來看,也的的確確不知軍事。
凡所到之地,劉玄必向劉備、龐統請教,此地有何忌諱,有何優點,凡安營扎寨,又必問此地何以安扎此營,凡將士列陣,又必問,此陣又和益處……
加之今日又“大出風頭”,可見其對于軍事,基本上是一竅不通,乃至于現在一步一步汲取經驗。
如今其突言有計破敵,眾人無不趕到驚詫不已……
“臣之上計,則謂之金蟬脫殼也!”
“臣之中計,則謂之空城計也!”
“臣之下計,則謂之圍魏救趙也!”
“何意?”眾人不解,遂追問劉玄。
“所謂金蟬脫殼者,共友擊敵,坐觀其勢。尚另有一敵,則須去而存勢。則金蟬脫殼者,非徒走也,蓋為分身之法也……
我軍帳內置羊無數,懸于鼓上,羊高懸必定蹬鼓,而旌旗招展,從而敵軍一時無法知曉,我等早已連夜突走,更不知我等走向何方。
在下料定,李通見我軍來時,必定已然向宜城等地求援,我軍再佯裝曹軍敗逃,詐開宜城等地,并無難度。
李通江夏人、文聘南陽人,我軍南陽、江夏士卒甚多,夜黑之下必無法料之,向使讓我等等至白天,軍容不整之下,其必無法料之,可一戰而定,再待天時。”
“而空城計者,我軍連夜暗中拔走,只投石車與少數輜重不走,其必引軍來觀。
所謂兵者,虛者實之,實者虛之,命帳內不起煙火,一片寧靜,好似人走樓空,則敵軍必為損我投石車而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