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
張非雖然管科技口但也無法面面俱到,這個名詞還是頭一次聽說。
原世界的區塊鏈源于比特幣,這個世界的算力幣還不火,所以知道的人并不多,張非不知道也不奇怪。
區塊鏈不過是一個加了時間戳的數據記錄方式,是比特幣整套技術中的一環,完整的來說這是一套去中心化分布式系統。
區塊鏈這個名字,其實片面了。
但大家都這么稱謂,曹深也只能入鄉隨俗。
原世界到曹深死的時候整個“區塊鏈”技術仍然非常不成熟,因為這項技術有一個天生無法逾越的障礙,既“不可能三角”。
不可能三角指去中心化,可擴展性和安全性,這三項要求無法同時滿足,必須有所取舍。
這一點其實很好理解,去中心化,比如比特幣,每一份交易記錄都需要所有節點復制,全網廣播。
有n個節點就要重復勞動搞n次,如果是用中心化的網絡就只用記錄一次,最多再來兩三個信息備份足以。
又要去中心化又要安全,那么整個系統功能上就必須非常簡單,不會有什么擴展性。
否則,它必然被設計得龐大臃腫,大就漏洞多,安全性也就無法實現了。
如果選了高擴展性和安全性,那就必須設計豐富的接口,還要嚴格控制才能保障安全性,這樣又很難做到去中心化。
原世界的比特幣去中心化程度與安全性很高,但性能就很拉垮,網絡經常堵得一批,用戶不得不支付更多的交易手續費讓礦工們優先“打包”交易信息。s,號稱百萬ts,性能遠高于比特幣。s為了達到性能犧牲了去中心化程度,它并不是像比特幣一樣所有節點對等,而是搞了21個超級節點。
所以這個項目也被人質疑權利過于集中,既不夠去中心化也不利于網絡安全性。
而之所以區塊鏈這個東西對安全性要求極高,有兩個原因。
第一,它和普通的信息網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互聯網不同。
區塊鏈上除了跑信息數據之外,大量跑的是資產數據。
互聯網如果安全性出了問題,最多是數據多丟失,數據泄露之類的。
而區塊鏈如果安全性出了問題,那是非常直接的經濟損失。
如果說互聯網是信息網絡,那區塊鏈就是資產網絡。
也是因為區塊鏈上面跑的都是錢,所以這個行業一熱起來之后,黑客和白帽子都去區塊鏈上恰飯了。
在過去區塊鏈沒有起來之前,國內的網絡安全創業其實很苦逼。因為安全業務的業態很像醫院,沒病不會找醫生。
一般如果沒有官方硬性要求,或者是沒有遭遇到黑客攻擊,普通企業對網絡安全都不重視,畢竟買安全產品是個成本,不能創造收益,而且一般也沒啥事兒。
這個事情一直到國家推行了等級保護20的強制性要求后,情況才開始好轉,安全公司才能奉旨恰飯。
當然,頂級的互聯網公司對安全問題還是很重視的,比如兩個馬爸爸。國內幾個頂級白帽子都被這兩家公司招攬了。
而另一幫頂級的白帽子殺進了區塊鏈做安全審計,一改往日的頹勢,賺得盆滿缽盈。
當然,厲害的黑客也轉戰在區塊鏈上,大大小小搞了很多騷操作,情節跌宕起伏,比電影更來勁。
區塊鏈強調安全性的第二個原因,在于保障它上面數據的不可篡改性。
因為不可篡改是運行智能合約的先決條件,甚至可以說區塊鏈的所有共識算法都是在保障數據不可篡改。
所謂智能合約,簡單理解就是基于不可篡改的數據在區塊鏈上跑的合約應用,比如自動買賣交易。
舉個簡單的例子,手機話費自動扣繳。
如果是中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