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內部管線結構進行改造的同時,史旺也沒有忘記對基地船外部的修整。
零在設計基地船時使用了大量的再生型生物鋼,配合星靈一族的裝甲結構,構成了基地船輕薄但堅韌的外部裝甲。對此,史旺則表示,裝甲至少還需要增加三倍。
新增加的外裝甲不僅擁有防御效果,也同樣作為隔離艙存在。泰倫戰艦的耐損傷能力的主要體現地方就在于這種多層裝甲結構。除非使用大功率的粒子武器進行穿透性攻擊或者用大和炮這樣的毀滅性
武器直接消滅整艘艦船。一般泰倫人族常用的火炮,低功率激光炮,以及導彈魚類之類的實體武器單次攻擊最多只能夠攻破一,二層裝甲結構,無法對艦體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這種多層外裝甲結構雖然讓整個基地船的外形變胖了不少,但也增加了不少的空間。裝甲構成的隔離艙同時也可以作為金屬等能夠在真空環境下存放的無機物的存儲室。只需要固定住,這些存儲的金
屬礦物本身也可以作為防御的一種存在。
基地船的外形在經過史旺重新調整和加裝裝甲之后,從原本更像是船型的結構,變得有點類似抹香鯨那樣的長方體。這個外形史雷音倒是很眼熟,是游戲中大力神運輸機的造型。不過相較游戲中大力
神,基地船算是體型放大了數倍以上的版本。
同時,基地船的后方被加裝了一排推進裝置。同樣是小型化之后的戰巡艦推進裝置,擁有不遜于戰巡艦的推進力,并且支持遠距離折越飛行。
這個折越系統和史旺安裝在基地船內部的短距離折越系統并不是同一類型。這是真正用來星際間遠航用的折越引擎。跳躍的最短距離也要按照一百光年計算,最遠的跳躍距離能夠足足達到十萬光年。
這個引擎的圖紙并非科普魯星區的泰倫人族設計出來的,而是從當初母巢戰爭時期,來自地球聯邦的遠征軍的戰列艦殘骸上拆解分析出來的。依靠這種引擎,地球聯邦的遠征軍才能夠用短短三個月時間走完原
本需要三十年的星際旅途,直接遠征科普魯星區。根據史旺的說法,這個引擎的科技遠超過遠征軍當初其他武器的科技水準。而了解過劇情的史雷音則是知道,當初地球遠征軍被禁止攜帶任何最先進的武器出
發,以免在萬一的失敗之后,地球失去科技的領先優勢。因此,除了這個折越引擎是為了節約時間必須使用外,其余的都是用的已經淘汰尚未銷毀的武器裝備。即便是這樣,這些武器裝備也還是大大增加了科
普魯星區泰倫人族的科技實力。然后,史雷音就突然覺得要是自己的這臺scv是地球聯邦的最高科技制造的有多好了。要知道,在游戲公司暴雪吃書之前,當初母巢之戰時設定的地球聯邦,那是可以依靠一支
拿著淘汰裝備就打的整個科普魯星區三個種族雞飛狗跳的強大勢力。甚至給玩家一種,地球聯邦能夠和星靈以及蟲族的制造者——薩爾娜迦掰腕子的感覺。
不過吃書之后,薩爾納迦從高級宇宙生命,升級成為了宇宙造物主,科普魯星區的文明戰爭也升級成了整個宇宙的生存之戰。地球聯邦的強大感也就驟降,變成了一個很強,但太遠幫不上忙的背景勢
力。
但很顯然,無論游戲設定中如何,史雷音現在遇到的這個真實世界化后的星際爭霸世界中,至少地球聯邦的科技還是領先于科普魯星區的。
小型化之后,這種推進器雖然在推進飛行上并沒有削弱多少,但折越功能上還是因為小型化的緣故降低了功能。在不增加引擎和動力系統負擔的情況下,最大折越距離下降到了一萬光年,最短距離則
依舊保持著百光年的范圍。不過這對于史雷音的基地船來說并沒有什么太大影響。
從之前那艘這個世界的人類飛船上得到的部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