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是真正的占便宜了。
往后衙的書屋走去,兄長李志正在那做他千辛萬苦搜集來的模擬題。
望著兄長認真的側臉,李志沒有進去打擾。
他開始思索下面近五十多天該干些什么。
兄長能通過鄉試,后面甚至通過省試,甚至如之前想的連中三元,他都不意外。
畢竟兄長的刻苦和能力擺在那里。
現在只要步步為營,穩扎穩打,靜等考試來臨即可。再降低下要求,考不上狀元也沒問題,就算是進士,在這大宋已經很稀罕了。
且道禮部貢舉設進士、九經、五經、開元禮等多科目的,唯有進士為朝廷重視。
既然是進士科,所考著,無外乎進士科考帖經、墨義和詩賦,這些都需要日積月累。
如果有如果……
恐怕要到多年后,直到王安石變法,才會有了大的改變,轉為以經義、論、策取士。
不過,這和他李賢又有什么干系?
他又不考!
“嗯,努力奮斗了十多年,我可是打小從地上爬,就開始監督兄長學習的。
兄長只要保持好心態,就不會出現太大問題。
他與蘇家的聯姻恐怕是不能避免了,依照時間來看,很可能是在鄉試過后。
到是也算是雙喜臨門。”
李賢逐漸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如此看來,母上大人和父親大人均是深謀遠慮之輩。
李賢又望了眼天,天空中的云朵越聚越多,太陽漸漸隱藏云后,明顯是快要下雨了。
一如陜西路這邊多變的官場。
父親如能通過考核,接下來會被調往哪里,沒有人知道。
可就算一切順利,在李賢看來,單憑父親這些年穩扎穩打的政績,頂破天是任一地通判。
要想讓上吏記住,以至于仕途更進一步,為未來仕途鋪路,就必須趁著機會,于這貧困又容易出成績的乾祐縣,再做些能讓朝中大佬眼前一亮的大事。
比如利用南北要道的優勢,開發乾祐本地的某些原生潛力——乾祐土特產,而后形成規模化養殖。
于此,李賢早有謀劃,只是前兩次來,待的時間太短了。
今次有近兩月的時間,足夠他親自下手,打下基本盤。本打算邀請幾個做生意的趙家舅舅,一起來合計合計,定下最終方案。
哪知這幾個做生意的舅舅,數十日來,一直沒有什么音信,顯然是不想在乾祐這窮鄉僻壤之所花錢。
錢能解決的事都不是什么事,可連這點小事都不想做。李賢不止一次懷疑,這是不是親舅舅?
“明日再去實地查看一下,計劃基本上就能敲定了!
只是最后這前期投入,除了我自己能出一些外,還得再想想辦法!”
一想到自己偷偷積攢了十多年的小金庫要被消耗,李賢就有點心疼。
但為了投資老父親,也為了自己更加富裕的后半生,算是值了。
吃午飯的時候,李賢難得安靜,即使飯后,也是老老實實向父母說道報備,再為兄長囑托幾句。然后叫上二狗子,才溜出了縣衙大門。
這幾十日來,李賢外出的次數一巴掌數的過來,主要是乾祐縣大街上太熱了!
這么熱的天,除了正事,那個正經人會出去,除非閑的蛋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