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是不養閑人的。
這是李賢的太太太爺爺就開始定下來的規矩,當時華陰李家還在前唐做官,華州不叫華州,叫太州。
后,華陰李氏延綿數百年,這條規定已經變成了李家不成文的祖訓,亦因勤儉持家額觀念,李家在條件最困難的時候,也能頑強活下來。
所以你能看到李家雖然家中條件尚可,但仆從并不多。
包括現在,算上留守老家的老仆廚娘,還有小翠臘月二狗這群隨之抵達乾祐的下人,李家上下的仆從不超過五人。
因此,關于那吐蕃少年的安排上,李賢犯難了。他家現在還真不缺仆人,而關于這吐蕃少年,兩個老舅也在晚飯后說明了這吐蕃少年的非同一般,這才把這個燙手貨扔給了他。
進而也不能把吐蕃少年當一般的仆從看待,需認真打探下對方身份才好安排。
好在家里的孫二狗年少時就在吐蕃周邊流浪過,最后輾轉才來到華州,被李家收留,自是略懂一些吐蕃當地語。
當夜李賢給睡前給二狗囑托兩句,便令之和二狗擠在了一個屋里。
第二日天麻麻亮,正是一天清爽時,李賢下意識的醒了。
這段時間在縣城的工地上,為了忙建工坊,每天起早貪黑幾乎成了習慣。
既然醒了,那索性不睡了。工坊建造到了最后的收尾階段,早一天建成,就能早一天投產,他還想著隨兄長回華州前,看看工坊的運作如何,以便他在時加以改進。
“也不知道三舅四舅這一夜考慮的怎么樣了?”李賢打了個哈欠,腦中不自覺地想到了此事,開始麻利穿衣。
對于結果,他其實早有預測,老舅們肯定會同意他的決定,只是時間長短而已。
李賢收拾妥當,打開房門,還沒來得及喊臘月把洗臉水端來,就被門前的黑影給嚇到了。
這人筆直的站立著,身個比李賢第一個頭,可不正是昨天來的吐蕃少年。
“早啊!”李賢下意識的打了個招呼,忽的才想起來對方不懂漢語。
真讓人頭疼!
好在這吐蕃少年十分聰明,不像昨天給人一種呆呆笨笨的感覺。
見李賢打著哈欠出來后,便跑向了燒水的廚房路邊,給臘月比劃了兩下,然后小跑著將臉盆和毛巾送到了李賢腳邊。
李賢沒有拒絕少年的善意,對方能如此主動來做事,說明二狗昨晚和對方溝通的很有效果。
等他洗漱完,孫二狗才穿好衣衫,姍姍來遲。
“怎么,小郎我不在的這兩天,你學會睡懶覺了?”
李賢尋著香味往廚房而去,沒好氣地向跟過來的二狗道。越是往前院去,還能聽見早起的兄長正在無人池塘邊的朗讀聲,他李賢最喜歡看別人努力了……
旁側,長臉的孫二狗注意到自家小郎話里的揶揄,臉頓時拉長了,長吁短嘆地吐槽著。
“小郎,你可冤枉我了。昨晚為了完成你交代的任務,我可是和小子一直聊到了寅時。
那曉得這小子比我起得早,甚至比我還精神,到底是年紀大了,身體吃不消啊!”
孫二狗這有些老氣橫生的說法,還真把李賢給逗笑了。
孫二狗今年不過二十出頭,和兄長李志大了個那么三兩歲,正是年輕正壯時,只是頭發略微有些稀疏,外加某些白頭發,讓他看起來有些顯老。
“那說說,你都打聽到了什么?”
那吐蕃少年也知道李賢主仆在說話,故意往后退了兩步。
“小郎你也知道,俺二狗只是微懂一些簡單的吐蕃語,費勁口舌才打探了一些訊息……
咳咳,據他說,他叫南溫,本是青塘一個普通的牧民之子,后被當地的部落頭領捉去,成了伴童,平時負責給部落的小頭領牽馬等活計。
這次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