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府爆發的小規模擄瘡終于是控制下來了,一連十數天都沒有發現新的病例。
遠在皇宮里的皇帝松了一口氣,朝中的寇相公松了口氣,太醫局的師生們也松了一口氣,全開封的百姓們同樣松了一口氣……
當然,在這次短時間短規模內爆發的擄瘡事件中,有一個人的名字非常亮眼。
不但是他發現擄瘡的潛在規律,且利用人痘和牛痘的雙效治療法治好了部分病患,更提出牛痘疫苗,瘟疫防護服等新鮮事物。
弄得開封城內的頂級醫官們稱贊不已不說,還讓全開封的百姓都記住他了,聽說連官家都在常朝上當著朝臣的面不吝掛贊。
除了極個別知情人外,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他的具體名字,但皆稱之為“太醫局學子”!
此后的很長一段歲月里,“太醫局學子”更成為了為大宋醫學做出卓越貢獻的一群醫者的統稱。
李賢現在沒心思想著自己的名字會成為一個流傳的代號,也沒時間翻看課業,他這兩日又開始忙碌了!
忙碌的原因不是為了別的,還是為兄長們的省試。
明天就是二月二十九,今年大宋省試的日子。
這次李家內部有兩個參加省試的人選,一個是兄長李志,一個是異父異母的兄弟柳永。
為了這兩個省試的士子,李賢主要還是為之準備攜帶的物品,比如干糧,衣物等等。
好在春天來了,天氣回暖,開封也不像前段時間那樣寒冷,一切都充滿了朝氣。
連帶著人的心情也是。
而李賢的心情并不算特別好,開封里的擄瘡事件是結束了,聽說太醫局和處置此事的不少官吏都升了官,可皇帝曾答應他的賞賜了無音訊,就好像給忘了一樣……
他總不能跑進站在宮城前,大喊“官家你欠我的賞賜呢?”
“我太卑微了!”
從李家大院的廚房走了出來,聞著身后傳來的飯香,傾聽隔墻街道上的叫賣聲,李賢望了望天,嘆了口氣。
為了給兒子和干兒子做好干糧,李母又一次親自下廚,李賢也樂于過來打下手。
這次李母做的是方便炒面,也是李賢于十數年前做出來的方便面簡化版。
方便炒面的做法不算多么復雜,要先將宋人說的湯餅切成細條,放在籠子上蒸熟,后于鍋里的紅油爆炒,再放入花椒等香料,及食鹽等物。待之烙干后,即可出鍋。
這樣于旅途,或是科舉考試中,餓了一泡即可食用。
和母親閑聊了一會,又去看臘月和小翠給兄長和柳家兄弟準備的保暖短衫,李賢看到準備外出的南溫,忙喊了一句。
“南哥兒,馬上快午飯了,出去干嘛啊?”
南溫發現喊話的是李賢,忙折返了回來,他垂下頭,眼睛有些躲閃“二狗哥讓我去踩踩點,今次大郎還有柳家郎君參與科考的地點,家里人都不太熟悉,擔心明天給找錯地方了,誤了時間。”
“是這件事啊!”李賢點了點頭,他干咳兩句,總覺得用“踩點”這個詞不吉利,好像這個詞語的發明創造者還是他……
“以后別說‘踩點’,以后要說‘尋找制勝點’,懂?去吧!”
“南溫明白!”南溫摸了摸頭,復又往李家院外走去。
漢話還是博大精深,連“找地方”這么簡單的事,都有那么多說法。
不過,他這次又尋著機會外出,按照李府大管家孫二狗的要求,把家中大郎省試的具體路線再三確定好只是其一,南溫還有著自己的私人目的,他打算去前段時間打聽的吐蕃使館看看。
找到吐蕃使館,若是再能找到熟悉的人,那就距離他這段時間思考的計劃更近了一步。
一日的時間過得其實非常快,尤其是忙碌的情況下。
次日清晨,老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