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遼國正式冊封李德明為‘西夏王’,妹婿可看明白了個中關聯?”
種世衡說著話時,側著頭,目光望著李賢的眼。
李賢冷冷道“任何事,都沒有無緣無故的巧合,原來河西的局勢巨變,真的是遼國在作怪,可嘆你我都無力改變什么……”
這時,李賢抬起頭,又看了眼種世衡“仲平長兄,你說遼國會不會撕毀盟約,待黨項人強大時,再次聯合之,達到瓜分大宋的目的。”
處在這么一個平行時空里,歷史的軌跡既然早早就發生了改變,那么許多的不可能,也有可能變成事實。
黨項人在契丹人的大力支持下,以更快的速度一統河西,而后各從西面和南邊圍攻大宋……
種世衡偏著頭想了想,沒有反對李賢的看法,只說了另一個可能發生的事。
“契丹人和黨項人均如此肆無忌憚,表面卻有聯合對付大宋的跡象,我唯一能確定的是,涼州之失后,朝廷絕不會像以前那樣坐視不管了!”
李賢同樣認可種世衡的這種想法,就是不知朝中的皇帝和重臣聽此消息會作何反應。
此外,半月前,向朝廷寫的那封奏書,在這樣的局勢下,朝臣應該不會反對才是。
換句話說,朝廷對黨項人越是重視起來,那就有更大的可能,發揮更大的氣力,來支持安西軍的發展。
……
遼國冊封李德明為西夏王的詔令,不是什么秘密。
同樣,遼國國內也希望通過這種傳頌,來體現遼國和黨項人的親密關系,以及于背后對黨項人的支持,兩方更形成準軍事同盟般的存在。
比如,黨項大軍的部分物資供應,就是來自遼國國內。
而從封王事件的表象看向內看,遼國這也是警告大宋,別主動招惹我的小弟,否則別怪我撕毀盟約!
消息同步傳回開封東京城,正興致勃勃準備著封禪的趙恒,氣的病了一場。
大宋朝堂之上,也顯得有些人心惶惶。
西涼府的淪陷,遼國的威脅,讓大宋重新陷入了非常困難的境界。
趙恒病好后,上朝的幾日間,每次聽到主戰與主和派的爭吵,他很罕見的沒有同意任何一個決定。
三月初五,看過一封來自河西的奏書,受到了劉娥的啟示,讓趙恒突生了另一個想法,亦變成了安西軍的重要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