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的過程是,安川城靠近甘州的一處牧場內,一位牧民在一條河流之畔,看到一個散發著七色光芒的光團。
順著光團尋去,不斷挖掘,挖到河底,仿佛觸碰了什么。
頓時,一個漂浮的鼎涌上了河面,但見鼎內還防止一塊可有千奇百怪文字的骨片。
鼎有問鼎之意,更是國家權政的象征,而內中骨片上雕刻的字跡,根據當地人的閱覽推測,使人明白,內里記錄的有大宋昌盛之道。
這等圣物,非圣賢天子所能擁有也!
消息傳回安川城,李賢種世衡,包括公孫圩等一行任火速趕到了事發地。
“這是天降祥瑞啊!”
眾人聽得那牧民講述后,無不贊嘆。
大宋過去一年的祥瑞實在太多了,但像眼前這般神奇之事,還是很少見得。
因為太過神奇了!
誰能見到河中竟會有鼎發光漂???還帶著這種奇形怪狀的文字?
“這等祥瑞,該獻給官家!”
同來的東院官吏,也是由吏部下派的士子們,經過一月多的處事,和剛來時的松散不同,留下來的這群人,已經具備了初步的官吏素養,至少在安川城做事很是牢靠。
他們率先提出了倡議,李賢自然順水推舟的應承下來,最后就連那個發現祥瑞的牧民,也是一道被送去了東京開封。
想要得到東京的消息,沒有一個多月是不會傳來。
事情發展到現在,李賢把能做的事情都做了。
漂浮的小鼎,只是他讓人用動力學做的假象,而那內中雕刻的骨片,不是別的什么,而是甲骨文!
這兩樣東西,都是他讓曾波從葛大梁的寶物中挑出來的。
事關“祥瑞”,最重要的便是解讀,尤其是面對這么一個崇尚上天的皇帝,那位跟隨入京的“牧民”,即是李賢專門從斥候部挑選出來的。
其人祖上便是能說會道的大仙,扮起神棍來,頭頭是道,甚至還掌握著幾個能糊弄普通人的煉丹“妙術”,更為主要的是此人不會泄密,家中妻子和兒女都在安川城生活。
大中符祥元年的元日要比往年更為寒冷一些。
不論大宋的其他地區,單獨東京開封便是。
元日降臨,一年一度的大朝會也來樂。
平日很少遇見的各處官吏,紛紛在大朝會上相見。
“王相,河西的祥瑞您可聽說了?鼎與天書,均都象征我大宋昌盛之象!浮現于世,是為神跡!”
“王相,卓侍郎,您二位可還沒聽到那送鼎者的解釋嗎?言之鼎現世之時,光芒普照河西,這是在明示,若我大宋能重新擁有河西,那才是真正的問鼎天下!傳承萬世!”
“諸公,據說鼎內的天書,即詳細記錄著,如何昌盛大宋之策,可惜官家一直為予我等瀏覽?!?
……
趙恒剛一步入崇政殿,即聽到等候的朝臣們,熱切地討論著河西的祥瑞之事。
因為事情鬧得大,東京開封城內的百姓都有討論,趙恒于元日前一日還專門召見了發現祥瑞之人。
見之說的神乎其神,趙恒不由自主地相信下來,因為那里面蘊藏著他大宋能繼承萬世基業的秘密。
只是今日是大朝會,不好單獨討論此事,但見朝臣的興致所向,趙恒心神一動。
何不借此,讓那牧民就地解釋一番,使朝臣討論的同時,他還有另一層目的——重建宮觀!
泰山封禪歸來,想到方士的解夢,趙恒對宮觀的建設幾乎形成了執念,且人至中年,尚無一子活著,趙恒更加相信沒有巴結好上天。至于說上次的廷辯,使得計劃落空,趙恒一直耿耿于懷。
一坐定,下方群臣略一安靜,趙恒當即朗聲道
“上帝垂信于朕,朕又添一祥瑞,今便借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