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真把你當做兄弟了?
一年之前的河西之戰雖然勝了,但卻依舊沒有挺起大宋君臣的脊梁骨。難道讓大宋真正的“強”起來,只能看下一代人了?
李賢的頭腦中,不由自主地閃現過種世衡、呂夷簡、王曾、公孫圩、錢晟等人的面孔。
當然,這里面不能排除在史書上有著濃墨重彩的范仲淹。只是此事,范仲淹應該還沒有改回本姓,亦不知在何處求學。
但只要他心懷天下,憑著學識,總會在大宋的權力中樞——東京開封相遇的。
家事國事天下事,李賢忽然發覺自己不知道什么時候都要操心一點點,多是來自河西之行的轉變和感悟。
如果真不留下什么,試著改變些什么,還真說不下去!
至少現在他做到了不少,還將一直做下去!
帶著這樣的深思,以及不斷閃過的家眷面孔,李賢的嘴角帶著笑,昏昏沉沉中逐漸睡了過去。
進入十月,十一月就不遠了。
穿著短袖,騎著馬匹,李賢于第二日清早,帶著侍從由海運府出發,直往臨高造船廠而去。
李賢平日除了在海運府辦公外,最主要的外出即是前往臨高造船廠,視察大型軍用海船的建造情況。
以便在元日之前,完成真正意義上的護航航行,也是海商聯合會(簡稱大宋海聯會)成立以來,首次聯動出海貿易交易行為。
其中,關于商用的海船的建造并沒有停止,自十月起,所有入會的海商團體或個人,包括本地大族,如蘇家吳家的下屬海船、船員及造船匠工之類,均受海運府轄制。
在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安排下,瓊山和徐聞兩地的造船廠,原由舶司府衙負責,今由舶司府和海聯會管理下,日夜不停開始建造。內中的初期支出費用,則由海聯會的成員先以前期投入。
不說護航海師的軍用大船,大型商船的建造自是順利無比。
一個半月之內,就有兩艘貨運大船完成了試航,可以預見的是,這兩個大號商船,在十二月末的出海貿易中,自能排的上大用場。
而今次又來的臨高造船廠,乃是整個瓊雷之地造船業中絕密的絕密,里面不僅負責研發大宋海師的軍用特殊船只,亦代表著大宋的最高造船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