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天”時,或許不敢說什么,但只要看到“翻身”的機會,那就回一涌而上。
同時間,向新到任的知府拜訪的每一個人,都會為無數雙眼注視著。
時間到了今日,新任知府的休憩之地,迎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人——海運使李賢。
“此人不是在海運府中嗎?何時出的府?又為何回去拜訪新任知府?”
“嘿,不是有傳言說此二人不合嗎?畢竟咱們的這位海運使要和呂通判親密一些!”
“這當然不是傳言,而是事實,你們難道沒有注意到,前日寧知府的接風洗塵宴上,海運使李賢為為數不多沒有出現在宴會上的人,畢竟連舶司使張業都去了……”
李賢乘著馬車抵達瓊州府衙時,恰好是海運府外人山人海的時候。
許多猜到一些真相的人,心里隱隱有些古怪處于瓊州漩渦和導火索中的兩個人,似乎并不擔心數里外隨時可能發生的暴亂,卻能于府衙內相見,可見兩個人都不簡單。
更有一些瓊州本地大族的掌舵人在自家探子探得府衙內外的一舉一動后,想到了海運使李賢年輕的面孔,不由自主地嘆了一口氣后生可畏!
而更讓人驚訝之處在于,海運使李賢于府衙內拜見瓊州知府不過一刻鐘,兩人便一同走出,分成兩輛馬車,只往海運府而去……進而,才有了海運府外叫喊的一幕。
“寧知府來了!”
呼啦!
原本于海運府外嘈雜的人群,頓時自覺地讓出了一條道路。
民不與官斗。
瓊州雖民風彪悍,但這個觀念還是深入人心的,這也是為何那些冒出的刺頭,為曾波等人抓走、再無人“身先士卒”,以行蠱惑之事后,普通的海商或是百姓,亦不像昨日那般猛烈沖擊海運府的重要原因。
所以,當寧亦善下了馬車,很容易直接到達了海運府的正門之處。
正門之外,尚殘留著昨日那些打砸留下的痕跡,而在靠近正門的內側邊緣,則是跪著數個已被脫去官服的官吏。
寧亦善眼睛一跳,沒有繼續前進,而是后望那個剛剛下車的年輕人“海運使讓寧某來主持公道,卻不知這是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