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瓊山港口,直下南洋。
而在路過臨高正對的海域時,于此早早等候的十二艘瓊州海師海船,再行回合,分散在前艘商船的兩側。
高大威猛的“了望”號自在其內,船艙上當安置的一些武器,如投擲機之物,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亦給了人無限的安全感。
“了望”號,因為體型龐大,經由同行的舶司府官吏協調,使之處于前艘船只的最前段。
而在商貿的主船之上,李賢也回到了自己的專屬船室。
此地處于整個船的三層位置。一二層按照那位內庫副總管甄諳的話說,全都是皇家內庫此番運出的貨物。
可能是看到機會難得,或是出自對李賢的信任,甄諳此次竟是做主,不僅拿出了由舶司使為之專門打造的大型商船,另有七條于兩月之間、日夜不停緊急打造的商船,皆都開了出來。
“李府使,咱家此次可是把身家性命都壓到您的身上了。”
甄諳親自于船上拜會李賢時,說的第一句話便是如此。
這句話當然不是謙虛,而是真心實意。
甄諳亦是從東京派來的,管理皇室的海貿生意。在此之前,本是張業一邊主持著舶司府,一邊管理此事。
但在過去幾年內,皇家內庫于海貿上入不敷出,罕見的賠了本,皇帝趙恒龍顏大怒,也在今歲五月,奪了張業的皇家海貿管轄之權,并使舶司府直接和皇室脫離,間接地完成了財產分割,進而有了后面真實發生之事……
李賢沖著甄諳拱了拱手“甄公公放寬心就是了!旁的李某不敢保證,此番遠航,只要天公作美,單憑甄公公讓人押運的這些貨物,于南洋之地,將利潤翻上倍,李某還是能保證的。”
根據過去十數年的海貿利潤分析,李賢有足夠的把握“夸下海口”。且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內,身處沿海的海商們,所謂的下南洋走海運,大部分人,包括那些走私的大戶,最遠不過是抵達羅渥,更遠的地方不是沒人嘗試,而是因為海況等原因,大宋人未敢延續常態。
作為大宋海師的第一次護航,也是海運府組織的首次集體出航,李賢的目標顯然更遠——直接跨越馬六甲海峽,打開一條嶄新的海上絲綢之路,實現第一階段的航程,去往今時代的巴那看看。
有理由相信,那里的部落人群或正等著用黃金來換取大宋的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