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志能于之眼前直言的模樣,也讓張知白心中大慰。
即使知道真相就在眼前,張知白也沒有顯得出一絲憤怒,不愧于名流千古的賢相之名,他點頭道“傳言主管南京的正是王相,想來伯忠也知道,我辭官,正是因和王相觀念不合。丁相此計,不過是想讓我和王相內斗而已。
但殊不知,老夫最討厭的便是內斗,無論是黨爭,亦或是其他……既為官者,盡管政治觀念有所不同,但只要是真正的為民之政,那都是可以商量的。內斗之事,最終消耗的便是朝廷自己內部!
一如當前朝下的王黨與寇黨之間,伯忠可曉得,兩派之前,緣何在朝堂上大大出手?”
張知白再次考校道。
很容易看,張知白是個果斷的務實派,而從之中立的角度看,更是討厭朝中發展勢頭交猛的黨爭。
事關黨爭,
李志這次沉思的時間漸久,從朝野的評論看,寇黨一系當是于澶淵之盟時的強硬派,而王黨則是議和投降派。
可從當下的官吏站隊來看,似乎又不是如此。兩黨官吏的行事歷程,已不局限于所謂政見了,似乎在往地域發展!
“寇黨,北人居多;王黨,南人居多。王黨和寇黨之爭,實乃南北之爭?”
從地域出生來說,張知白和李志其實都是天生的北方人,自然也應該屬于寇黨,但兩人都沒有為寇黨的覺悟,皆認為黨爭誤國,所以才能聊到一起。
但見張知白嘆道“伯忠果真一眼就看到了實質,但天下的明白人卻不是很多。
王相和丁相都屬于南人,寇相為北人,兩黨之爭,便是南人和北人之爭。
太祖、太宗朝時擔任宰相的皆為北方人,到了官家之后,這種情形變了,王相這么一上位,更是觸發了北方官吏的切身利益。無論寇相和王相如何,已經不由自主地成為了兩黨的領頭羊。
時下,馬相已于月前,聯合數人彈劾王相,寇黨亦是聯動,連丁相等南人也冷眼旁觀,所以,王相自宰執之位下來是必然之局,官家亦在半月前,罷王相之職位了……
歸根結底,還是在這場南北戰斗中,王相處置不善所致。
唉卻不曉得,這么一來二去,又耽擱了多少民生建設!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伯忠自詡為生民立命!
老夫即將遠行,這次也是想忠告伯忠一句,勿忘本心!切莫陷入南北之爭的泥潭之中!
我等為吏,無論成敗,都要對得起良心,都要為民!”
李志起身一禮“謹受教,不敢忘張公之言!”